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探班丨以人写史,《数风流人物》将于年底播出

频道:历史小说 日期: 来源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数风流人物》,目前正在横店影视城紧张拍摄中。7月12日至1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局长缪志红、副局长尹晓平,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卜宇、副台长蒋小平等一行,探班《数风流人物》,调研剧组、召开现场座谈会。

《数风流人物》紧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聚焦13位一大代表,以及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革命先驱,以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折射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7月13日下午举行的座谈会上,高长力对《数风流人物》的前期拍摄工作给予肯定,认为拍摄努力用心,镜头语言考究,主题把握准确,希望主创团队要继续强化后期制作,将主旋律题材电视剧创作推向新高度。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在主题立意方面,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实质;在人物塑造方面,要对人性细节进行深入展示,通过早期共产党人的个人成长故事折射出党的成长、发展和壮大;在观众导向方面,要充分考虑到“观众能不能感兴趣、能不能受感动、能不能受影响”这三个维度,尤其是要引起青年观众的思想和感情激荡。

卜宇介绍,江苏广电总台着力组建一流的创作团队,包括一流的专家顾问团队和编剧、导演、演员、摄制等主创团队。经过高水平主创团队的共同努力,该剧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数风流人物》编剧王青伟,曾执笔《风华正茂》《周恩来回延安》等作品;导演余丁,曾执导《鸡毛飞上天》等作品。该剧本从2018年开始创作,先后历时三年多,几经修改打磨最终成型。

在窑洞置景前,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杨胜群为剧组上了一堂党课。他说,该剧以群体人物来演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在同类题材作品中,主题突出,具有重要的思想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勾勒“写人”的经与纬

《数风流人物》没有把重点放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上,而是聚焦于“人”和“人的故事”。

谈及该剧的创作灵感,王青伟说:“1921年,在上海那幢石库门房子里,在嘉兴南湖的那艘红船上,13个青年人立下了怎样的理想与抱负?”为了回答这一命题,他画出了一张人物故事的“经纬网”,以中共一大代表为“经线”,以一群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和壮大作出突出贡献的共产党人为“纬线”,架构起了剧本的主要内容。

在导演余丁看来,该剧涉及人物众多,如何将大众耳熟能详的历史讲出时代新意,是他需要解答的命题。

据介绍,剧中的对革命家的刻画,抓住三个“美”,分别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之美、人性之美和情感之美。剧中有这样一场戏,杨开慧被捕之前与孩子们诀别前叮嘱孩子们隐姓埋名,不能透露父亲的身份,而年幼的毛岸青无法理解,倔强得不肯改名,杨开慧情急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这巴掌饱含着一个母亲对孩子最深沉的爱,也将无产阶级革命者为大家舍小家的革命信念生动讲述。

饰演毛泽东的演员侯京健已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先后12次扮演毛泽东,他说,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关注主旋律题材作品,这对演员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避免程式化的表达,让所饰演的人物“落地”,以情动人。

“以情感带出历史会更有温度”,这也是《数风流人物》选择的表达方式。

从1919年探索救亡图存的青年志士们的振臂高呼,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宣告成立,《数风流人物》时间跨度大、人物多、场景散,拍摄难度比较大。

本着“忠于历史,真实还原”的创作原则,全剧有650多个大场景和2000多个小场景。剧组还在横店一比一复刻了韶山冲、安源煤矿、清水塘、延安窑洞等重要场景。

真实还原还体现在剧组对细节的精进追求。例如,片中杨之华送给丈夫瞿秋白的一支钢笔,看似平平无奇的一个道具,是美术组在查阅大量史实资料确定了钢笔样式后,辗转多个古董店铺才最终淘到的。

据悉,《数风流人物》是国家广电总局重点跟踪的重点项目之一,将于年底与观众见面。

关键词:数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