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猎罪图鉴》:“低度推理”解锁悬疑短剧的春天

频道:悬疑电视剧 日期: 来源

在电视机仍是各家各户客厅中心的时代,纪实风主导、改编自大案要案的公安剧就曾大放异彩。在后续的类型化发展中,单元刑侦剧也曾成为一时主流。进入网剧时代后,从英美日韩剧中学习了类型经验的主创们,又在悬疑剧中破解了与年轻观众对接的密码。

在接受《新周刊》采访时,《猎罪图鉴》的制片人张翼芸提到,这部剧首先打动她的是视角新颖。在刑侦类型中,还从未有过以模拟画像师这一职业为主视角的作品,它带来了一种新的侦破思路和解谜方式,也为剧本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譬如在《猎罪图鉴》中,沈翊曾展现出一手“三岁画老”的绝技,这种神乎其神的手法,在现实的模拟画像师中并非天方夜谭。据了解,当年章莹颖案中的画像师林宇辉,就曾凭借一张三岁失踪女孩的画像,绘制出她长大后的样子,让一家人实现了团聚。

《猎罪图鉴》的创作方法比较巧妙。它跳出了狭义的模拟画像,让沈翊的画家身份发挥了关键作用。从小学习美术的他,拥有极强的细节观察能力,渊博的美术史知识,以及对色彩、光影的高度敏感性。办案过程中,他的这些过人之处让他常能发现潜在的关键线索。

比如,在整形医生被害案中,他便通过比对监控画面中的室内光线,发现了篡改的痕迹,由此推翻了嫌疑人的不在场证据;在操场埋尸案中,他则是通过学生素描作业的光线变化,识别出了受害者日记里的天气记录异常,由此推导出了画像可能存在的性别误差;在金店抢劫案中,他更是通过一张电脑桌面图推断出了嫌疑人是色盲,就此纠正了原本被误导的侦破方向。

这种对模拟画像技术的拓展表现,不仅提高了剧集的真实感,还为后续故事的发展预留了空间。绘画归根到底培养的是人观察和再现世界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应用场景,比狭义的模拟画像技术广得多。

《猎罪图鉴》选择的则是一条“低度推理”的路子——降低情节推理的复杂性,弱化情节冲突和暴力元素,更注重故事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体验。至于这“情感”和“情绪”从哪里发掘,就要向社会现实和集体情绪掘进了。

比如在第12集的“家暴反杀案”中,犯罪嫌疑人陈秋雯陈述,她为了逃离家暴丈夫改名换姓,不料还是被丈夫找上了门,她出于自卫的本能,才夺刀反杀了对方。出乎意料的是,随着案件的展开,死者已怀孕的情人也找上了门。看起来,两个女人素不相识且是“情敌”,并不具备串供的动机。但沈翊却从情人下意识的一声“对不起”,发现两人的关系并非表面所呈现的那样。

“从本质上来看,沈翊是个艺术家,所以他对人整体有一种悲悯的情绪在。”关于沈翊,张翼芸也从创作的角度提出了她的观点,“从他的视角来完成对女性、对弱势群体关怀的表达,也更加动人,这一点放在现实中也是一样的”。

张翼芸认为,这正是创作者们基于现实的描绘,“更多女性出现在过去‘男性主导’的行业中,并逐渐有了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建立人物也是搭建一个IP的核心。在《猎罪图鉴》中,我们塑造了一些优秀女警官、女法医,也设计了一些女性受害者,甚至是女性凶手。希望引起大众对女性议题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猎罪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