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齐鲁风情|印象蓬莱

频道:动画电影 日期: 来源

说起蓬莱,大约因了这蓬莱阁和八仙过海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蓬莱的历史还因为明代戚继光的抗倭而有了更多人文和英雄的叙事。胶东散文好友梁绩科经常在壹点号《海浪花》推送戚继光抗倭的事迹,读来便知端详。我与梁绩科老师通过胶散会长焦红军先生在胶散平台结缘,彼此也经常因为散文分享和互动。他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性情,对于散文,特别是对于蓬莱和戚继光的研究和推介特别执著,很有家国情怀。我对于蓬莱的很多认识其实就是来自于梁绩科老师关于蓬莱娓娓道来的叙说。

想当年,八仙过海,大约就是寻觅这海中仙山的仙境了。人在蓬莱,山在长岛,神仙在离岸的仙山仙岛上,欲寻而不得,欲去而不达,眼中所见就是云海苍茫,云雾缭绕的道骨仙风,于是便无端的想出许多传奇来。这便是如今人们为什么到了蓬莱一定要到蓬莱阁去看一看。只可惜,我那些年经过了那么多回,到了蓬莱就乘船进岛了,竟然没有抽出半天的时间去会一下八仙,感受一下八仙过海到底是如何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体验。所以,到如今,蓬莱在我眼中一直就是如蒙了一层薄薄的、神秘的细纱,或者说是美丽的盖头,等着我去揭开端详其美,感悟其妙。

我在蓬莱的那几天,除了一天早上淡淡的阴天,其他的时间都是天高云淡,海蓝山青。阴天的那天早上,我从住的宾馆出来,走了一会就听到了海浪席卷而来,触碰到礁石后退却的声音。那一段的海边是绿化林带,很多经年的黑松在林中零星分布着,中间还有一些后来种植的刺槐和适应海边生长的绿化树木。那些黑松的造型各异,有的枝干紧紧环抱着,有的靠近岸边伸出的枝干如一个人伸出的手向着大海的方向,有的舒展开来,像大鹏展翅,有的像一位晨练的老人正摆出马步下蹲的姿势。

我在石岛宾馆近海的山石上见到过类似的松树,没有蓬莱海边的松树多,也没有这么多让人可以展开丰富联想的造型。所以,我对蓬莱海边那些松树留下了很深印象,还在壹点号分享了影像故事《海边的树》,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有一个让我不解之处是在那些松树中间已经开满槐花的刺槐,让不少摘槐花的人们攀折的伤痕累累。那些树都躲到了那样的地方,与海守望着,还没有逃过人们饕餮般的贪婪和蹂躏,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那天早上海边的风挺大,云层很低,还有淡淡的水雾从海上飘过来,因为流云和湿漉漉的雾气阻隔,看不到远处的长岛,但我知道,长岛其实就在不远的海中。

随后的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刚刚进入夏季,蓬莱正是四面八方的人们纷至沓来,人潮汹涌的旅游旺季。在阳光的明媚和大海的蔚蓝中,每个人脸上的微笑都是灿烂的,带着光泽的。虽然到蓬莱的人很多,但蓬莱人的节奏一直保持着看似不变的常态,不像有的海边的大城市,到了旅游季,忽然就被那些汹涌而来的人流带了节奏,如同变了一种生活方式一样,需要有一段时间适应,适应好了,人们也就逐渐散去了。蓬莱不是这样,不管人多人少,都没有惊扰到当地人的那种宁静和淡定。

在一个云淡风轻,海风习习的傍晚,我和一位同事去了蓬莱的海边。退潮了,海水一波涌过来,一波推过去,缓缓地沿着刚刚漫过的沙滩向大海远处退去。风起的那会,潮水就随了海风再卷过来,退回去,重复着刚才的动作,离着沙滩和海岸渐行渐远。在海水漫过脚跟的地方,静静立着,你看到了远处长岛那些山的影子在海中清晰地倒影着,这会远了,过一刻又像乘了船向着你驶过来。你想触手可及了,那岛又随了海的微澜和浪卷离你而去了。海风的轻柔和咸涩触碰着你,浑身上下充盈了海的气息和味道。

远处海湾拐角有一处不高的山坡,傍晚的夕阳在山顶上缓缓行进着,靠近山脚处看到的是太阳落山,离山稍远一点的沙滩上看到的是太阳落到了海中。太阳的脸还红彤彤的,那些站在沙滩上的少男少女们就欢歌着,用大光圈记录着夕阳沉入海中的那一刻。远处是夕阳,年轻人的前面是海,一群人站在沙滩上,我在更远处的海岸上记录着人们把手伸向大海和太阳的光影,那是一个很有色彩和层次感的片段,随着海边夕阳的落幕,那一刻在心底就成了记忆和永恒。美丽的蓬莱阁近在咫尺,但我感觉黄昏海边的那一幕情景远比登临蓬莱阁听八仙过海要生动丰富得多。所以,我还是把去蓬莱阁留给了想象和未来的时空。神秘一旦直面,也许就没有那般魔力和魅力了。这也就是美学意义上美与距离的关系。

据史料记载,蓬莱小面是蓬莱的传统名吃。其做工包括了抻面,做鱼汤,锅内加水煮沸,放入鱼同煮,再加八角、花椒、酱油、精盐、绍酒、木耳,淀粉,待鱼煮熟时捞出,撇去浮沫,捞出八角,花椒,把鱼肉切成丁。最后,将鸡蛋磕入碗内,搅拌打匀,洒到烧沸的汤锅内,撒上青蒜末,分别浇入面条碗内,撒上鱼肉丁就可以了。蓬莱小面最大的特色是用鱼熬汤,现在也有加入海蛎子的,海鲜风味独特。听说在蓬莱农村传统中,“蓬莱小面”是民间宴会中必上的压轴主食。在蓬莱,这种宴请就以“吃面”代称,去别人家赴宴也就是“去吃面”。2021年10月,“蓬莱小面”入选100个“好客山东网红好物”名单。

在蓬莱,人们念念不忘的还有杨朔和东坡。那天回住处的路上,经过海滨一处公园,我有幸与二位邂逅,是跨越历史时空,在蓬莱的美好遇见。寻仙不得,遇见我崇慕的杨朔和东坡,也不枉自己的蓬莱之行了。杨朔本身就是蓬莱人,是蓬莱人的骄傲,与刘白羽、秦牧并称为“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我们那一代人就是受了杨朔先生《荔枝蜜》的熏陶而成长起来的。那是火红的年代,是让人豪情万丈,激情澎湃的年代,杨朔先生散文表达那种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给了和我一样的无数人追逐梦想,向着美好未来奔跑的满满正能量。

那天在海边公园不远处的两处石雕上,我看到了石头上雕刻的杨朔先生的《海市》和东坡的一首诗。《海市》是这样写的,“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特别是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这还不足为奇,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间出现的幻景,叫海市。”东坡在蓬莱留下的诗作也是脍炙人口,其中《望海》言“东海如碧环,西北卷登莱。云光与天色,直到三山回”。石刻上是东坡写海市的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关键词: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