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天文学家说“世界末日”

频道:科幻电影 日期: 来源

一位年轻的地质学家在意大利进行野外考察时,偶然发现了一层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令人不解的是,这层仅有6毫米厚的黏土层似乎成了一道“分界线”:在这一层年代以前的层面里,能够发现很多恐龙化石;但在这一层年代之后的层面里,什么恐龙的化石也没有发现。事实上,这种现象不足为奇,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所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格外重视。不过,这位地质学家的父亲是一位曾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著名粒子物理学家。父亲突发奇想,认为这6500万年前形成的黏土中或许含有地球之外的某种物质,便让儿子去化验其中的化学成分。

根据黏土中金属铱的含量,科学家们还推算出当时撞击地球的物体是一颗直径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对于地球来说,遭到如此大的物体的撞击,绝对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科学家推算,这次撞击引发了相当于里氏10级左右的地震;撞击所产生的陨石坑直径超过100千米。科考人员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这个大坑,坑的直径为180~300千米。

不过,有一位名叫苏梅克的天文学家坚定地支持“撞击说”。机缘巧合的是,1993年3月4日,苏梅克夫妇和他们的好友、天文爱好者列维从拍摄的天文照片中发现了一串晶莹璀璨的“太空项链”。原来,这是一群彗星。它们被命名为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轨道计算表明,这群彗星原本是一颗,在1992年7月7日绕木星运行时,在木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解體成了21块直径在1~10千米的碎片。科学家根据计算预测:1994年7月17~22日,当这些碎片再次飞近木星时,将会以60千米/秒的速度与木星相撞,每一块都会将木星撞出地球那么大的坑。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天体相撞事件做出预测。

假若有一个直径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击到地球,将会释放出包括核反应在内的巨大能量。其实,核反应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这一撞击将会把地球上的尘埃“砸”到大气层的平流层上。平流层在距离地表大约10~50千米的高度,其空气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被小行星撞击“砸”上平流层的尘埃可以在此区域长期停留,不会很快落下。于是,这些停留在平流层中的尘埃越积越多,遮天蔽日。没有阳光,植物就会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逐渐死亡。接下来,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食草动物就会因失去食物而死亡。再接下来,以食草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也会灭亡……

我们知道,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其实只是巨大的银河系里极小的一部分,而在整个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有上千亿个。天文学家发现,这些星系的正中间都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打个比喻,这个黑洞就如同羊群里的一头猛虎,一旦周围有哪只小羊不小心走入它的地盘,就会被它毫不客气地吞吃掉。那么,如果两拨羊群和它们中间的老虎汇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场面一定会非常混乱。当两个星系相撞,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引力的作用,两个黑洞最终会并合,形成一个更大的黑洞。

那么,星系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大家可能都知道,星系一般都具有一个很典型的螺旋状结构,就像我们的银河系一样。这个螺旋状的结构就如同一架风车,风车的旋臂则围绕着中间的超大质量黑洞旋转。在非常遥远的未来,风车的这些旋臂最终都会掉进中间的那个黑洞里。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知道,像这种加速运动的物体,它是会对外释放引力波的,引力波会带走这些旋转物体的能量。虽然引力波带走的能量非常小,但是我们假设的是无限久远的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日积月累,最终都会由量变转化为质变。那么,整个银河系的旋臂在随着引力波久远地释放以后,它的能量越来越小,最终就会掉进中间的那个黑洞里。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结局。

公元185年12月7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到超新星185,这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颗超新星。这颗超新星在夜空中照耀了8个月。《后汉书·天文志》中记载:“中平二年十月癸亥,客星出南门中,大如半筵,五色喜怒,稍小,至后年六月消。”1987年2月24日,位于大麦哲伦星云的超新星1987A在爆发后的数小时内就被发现。这是现代超新星理论第一次获得可以与实际观测比较的机会。2006年9月18日,距地球2.38亿光年的超新星SN2006gy爆发(曾被认为是不穩定的超新星,但没有得到证实),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观测到的最强烈的超新星爆发。

关键词: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