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东郊,鼓山之北,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便来到了草木繁盛、清凉宜人的鼓岭。6月28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包括“鼓岭之友”部分成员在内的中美相关人士出席论坛,并走访鼓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强调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根基在于两国人民。希望大家把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中美人民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在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午宴上讲述了鼓岭故事。“我相信,像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中美两国人民中间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厚植中美互利合作最坚实的民意基础。”自那以后,鼓岭上的这段中美友好交往佳话不断被挖掘、被续写——
“我们整个家族都非常感激习近平主席。他帮助素不相识的美国老人完成心愿,这个举动感动了很多美国人。我的爷爷和父亲都出生在福州,鼓岭是他们的家园,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虽然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但爱的话语是相通的。”第四次来到鼓岭的李·加德纳对本报记者说。他打开随身携带的一本相册,一张张照片记录了加德纳家族与鼓岭的深厚情缘。“这是我们家族最宝贵的财富,这次来我要把它送给友好的中国人民。”
幼时曾在这里生活的毕乐华时隔6年再次踏上鼓岭的土地。一下车,她脱口说出一句福州话:“转厝(意为回家)了!”毕乐华的外公柯志仁对福建的生态环境非常熟悉,编撰的《华南鸟类》以鼓岭鸟类种群为研究对象,是记录中国鸟类最早的现代科学著作之一。“外公一生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如今,他的孙辈们也爱上了中国。”毕乐华说,“我们都无比怀念和热爱在这里度过的时光。我又回来了!”
已是耄耋之年的蒲光珠在孙女凯茜的搀扶下,努力追忆儿时记忆里的老街旧巷。“中国是我心灵的故乡。”蒲光珠出生在古田,父亲蒲天寿曾在鼓岭开设一间小诊所为当地村民看病,也是当年福建协和医院(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最后一任外籍院长。蒲光珠在中国生活12年,曾作为小助手帮助父亲照顾病人。“小时候摔倒受伤,当地的村民也会帮助我处理伤口。我们就像一家人。”蒲光珠回忆道。
再上鼓岭,在鼓岭夏季邮局,蒲光珠亲手给寄往美国的明信片盖上印有“鼓岭Kuliang”字样的邮戳,并郑重地把它投进邮筒。“祖辈们当年就是这样寄信回家。这是我重回鼓岭送给自己的珍贵礼物。”蒲光珠说,“我的祖父、父亲都曾在中国生活,如今我又带着孙女来到中国,我们家族五代人与中国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
李·加德纳讲述了一家人和这棵千年柳杉的故事:“我的祖辈曾在树下嬉戏,这棵千年古树见证了他们的美好童年;1992年,加德纳夫人带走了一片掉落的柳杉树皮,想念鼓岭时,她总会拿出来看一看;2018年,我与哥哥盖瑞·加德纳重访鼓岭时,一起合抱了这棵老树,珍藏起一份美好的回忆……”
听到李·加德纳的回忆,78岁的鼓岭当地人郭功宏很激动,“我父亲给我们讲过,小时候他和加德纳经常一起打网球、踢足球。”他拿出加德纳夫人走访鼓岭时与父亲郭茂炉的合影跟大家分享。照片里,两人笑容灿烂,加德纳夫人还给郭茂炉留言:“很开心见到你,谢谢你邀请我来做客。”
为寻访祖辈在鼓岭的故事,程吕底亚家族后人程高登从2005年开始走访福州。“我的祖父、曾姑婆都非常喜爱鼓岭,被这里民众的纯朴与热情打动。”程高登表示,他的曾姑婆程吕底亚曾在福州办学育人,“曾姑婆培养了很多当地人才,我也曾在她工作过的学校任教。我愿继续做美中交流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