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秋的兴安岭上,丝丝凉意提醒着人们秋意渐浓。8月15日,塔河县第五中学的操场上,体育竞技的似火热情将初秋的凉意一扫而光。作为大兴安岭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重要一项,饱含少数民族文化气息的鄂伦春民族运动会,吸引了省内外的鄂伦春族同胞参与其中。
“各就各位,预备!放!”张弓、搭箭、撒放,一气呵成,箭枝在弓弦的弹射下凌空飞行20米后,或中靶,或脱靶,无论成绩如何,一张张笑脸,一声声喝彩,都是对参赛者最好的鼓励。射箭是本届鄂伦春民族运动会上的第一个项目,也是鄂伦春族群众追忆本民族狩猎文化的方式之一。“以前,我们称呼部落内最能骑善射的勇士为莫日根,今天参与射箭这个项目,让我体会到先民们狩猎生活的不容易。”参赛者葛鑫说。
射箭考验技巧,掰手腕、拔河、摔跤等项目则是参赛选手们力量的角逐。皮袍下蹦起的青筋,脸上如注的汗水,口中奋力的呐喊,是这一环节的真实写照,选手们专注于手肘下的桌子、手心里的绳子和脚下那片热土。在特色项目拉棍比赛中,两名参赛者相对而坐,双脚蹬直相抵,双方双手紧握在一根木棍上。随着裁判员一声哨响,参赛者都铆足了劲儿把木棍拉向自己的方向,经验丰富的参赛者还会调动双腿位置,直到一方力竭松开木棍,方才决出胜负。赛场周围,观众化身为啦啦队队员,为自己关注的选手呐喊助威,男女老少都涨红了脸、拍红了手、笑弯了腰。
体育竞技的真谛就是“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每个比赛项目结束后,双方选手都紧握住对方的双手,进行简短交谈。“明年运动会,你们一定来,咱们再比试一回。”“多亏了这场运动会,能让咱们欢聚一堂,一会儿比赛结束,到我家坐坐去。”一句句热情的话语,汇成一股股暖流,直达在场的每一位鄂伦春族群众的内心。
若论运动赛事竞争最激烈的项目,定是100米短跑和4×100米接力,这极大地考验个人速度和团体协作意识。蔚蓝的天空下,刺眼的阳光中,炙热的跑道上,参赛选手纷纷进行蹲起、拉伸等赛前热身活动,力争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发令枪响,选手们如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奔向终点。奔跑时,每个人都将自己体内蕴藏的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迸发出来,呈现在挥舞的双臂上、奔跑的双脚上和专注的眼神中,汗水还来不及粘附在他们身上,就被脚步带动的气流冲散。一瞬间,仿佛那群在山林间穿行自如的森林之子穿越回到了古代,用自己强健的双腿在兴安岭上奔跑。
此次运动会既是一场体育竞技之会,更是一场鄂伦春族同胞的邂逅之会,来自省内外的运动员用比赛的形式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也将鄂伦春族人民积极乐观、豪迈豁达的性格和底蕴深厚、历史久远的文化向外界尽情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