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胡宝桥 飞针走线绣传承

频道:犯罪电视剧 日期: 来源

“明天我要去参加省级非遗申报,最近都很忙。”4月6日,家住赫山区会龙山街道会龙山社区的胡宝桥正在整理自己的绣品和相关资料,为市级非遗产品—手工艺绣花鞋申报省级非遗做准备。

胡宝桥讲话透着北方口音,还有一股对传统技艺的痴迷之情。出生在辽宁沈阳的她,从小看奶奶、姥姥采用“钩编”手法制作手工品,还把不少产品销到了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12岁开始,胡宝桥开始传承祖辈手艺,学习“钩编”技巧,每一道工序都学得很认真。“做鞋子是最难的,鞋子能做好,其他啥都能做好。”胡宝桥介绍,绣花鞋注重鞋面的章法和鞋帮的铺陈,并配以鞋口、鞋底的工艺饰条,是最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之一。一双普通的绣花鞋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需一个熟手制作7至10天。“从打袼褙到剪样、刻底刻帮,然后粘面、刺绣,鞋底包边……鞋不差分衣不差寸,衣服尺寸稍微差点看不太出来,鞋大一点脚就穿不稳,小一点就挤脚。”

1992年,胡宝桥开始研究十二生肖周岁长尾鞋的设计。她反复修改样纸,将平面设计转为立体设计,到2006年终于将十二生肖鞋设计全部完成并制作成型,打破了几百年来手工儿童布鞋只有“虎头鞋”的单一局面,丰富了传统手工艺绣花鞋的品种,为鞋文化增添了新的素材,并且在制作、针法上都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

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国人无不振奋。心情激动的胡宝桥将几十年设计制作的绣花鞋整理、完善,把各种样式的鞋摆成奥运图形、标语、口号,引发了社会与媒体的广泛关注,更得到了当时省、市两级领导的肯定与鼓励。在全国奥运火炬手选拔中,胡宝桥与儿子一同入选,成为北京奥运会两万多名火炬手中唯一一对母子火炬手。此后,她又花了整整七年时间缝制了2008双绣花鞋,献给北京奥运会。在奥运会吉祥物出炉后,胡宝桥马上用手中的彩线创作了福娃系列鞋。因2008年是农历鼠年,胡宝桥还把中国民间故事“老鼠嫁女”搬上了绣花鞋,108只形态各异的老鼠充分体现了国泰民安、丰收喜庆的主题。

可喜的是,2019年9月,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少数民族服装与服饰传承与创新资源库》的建设中,学校邀请胡宝桥为《少数民族服饰手工艺》课程拍摄手工编结(中国结、纽扣结、手链结等各种绳结)与手工艺品绣花鞋(方口鞋、三寸金莲拖鞋)的制作视频,并全部收纳到制作手工艺子任务中。目前,这些视频资源成为了服装专业的必修课程,每年约有10个班级开课,预计每年传承人数300人。胡宝桥表示,绣花鞋这种民族非遗技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通过大专院校开设非遗课程,对推广绣花鞋制作技艺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她说:“我只想为绣花鞋再多做一点事情,直到做不动了为止。”

关键词:绣花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