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封面会客厅丨《风吹半夏》赢麻了?总制片人高金玺:想得到观众认可,每个细节都不能凑合

频道:爱情电视剧 日期: 来源

《风吹半夏》改编自阿耐小说《不得往生》,讲述了以许半夏(赵丽颖 饰)为首的有志者,怀抱雄心壮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故事,展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小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生存并寻求发展的现实。在高金玺看来,那是个非常“纯粹”的时代,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时期。“这让那个时代的人有机会去探索、尝试、冒险、试错,给了他们追求梦想的机会。”

剧中,许半夏也经历了各种困难与挫折,但她目标单一而纯粹,对成功充满渴望,所以她总是选择“跌倒了再爬起来”,并用这种特殊的“纯粹”,缔造了一个个商业神话。“当然,他们也许也犯下了可能让他们会悔恨终身的错误,时代也给了他们相应惩罚。但这种敢为先的勇敢、要必胜的意志、做到底的力量,是能让人感慨和陶醉乃至于信服的。”高金玺说。

好的作品要遇到好的演员,才能达到1+1>2的效果。这部戏里,赵丽颖演活了“许半夏”,获赞“赵丽颖的演技在眼角、在眉梢、在唇边,无声绽放。”在高金玺眼中:“赵丽颖身上天然有着跟‘许半夏’一样的那股劲儿:敢打、敢拼、敢闯。她是非常鲜活的,小小的身躯里有着大大的能量,这一点,非常‘许半夏’。我们在跟赵丽颖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她身上这些特点,再把她这个身上固有的特点和许半夏去结合,去放大,会产生不一样效果,最终呈现了现在的‘许半夏’。”

一部剧的成功,离不开好作品、好演员、好导演、好主创的互相碰撞。而在项目成立之初,高金玺就有了自己的坚持:“首先看这个作品的核心表达内容,影视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影视作品核心的卖点就是表达的内容,这是最终能让观众和你共情、喜欢你作品的基础。一切的人物以及人物关系,都是要从这里出发,为这个核心内容服务,否则所有出现的人物和故事就不会那么有力量、有嚼头、有感染力。共鸣的不是故事中的事儿、出身、身份等,而是故事中传递的那种精神层面的内涵。看完原著小说和故事大纲后,我们大家都很喜欢。”

高金玺直言:“情”是人物关系、人物立场、态度相互作用最后衍生出产物。“当把人物的立场标定,设定好人物关系,把笔墨用在人物在事件的立场和态度上的时候,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现了——没有人在关注事件本身,而在关心人物命运。《风吹半夏》围绕着许半夏这一核心人物展开了多组关系,包括钢三角的友情,许半夏和赵垒的‘双向奔富’,许半夏和许友仁之间戏精父女过招等。”

在人物情感上,《风吹半夏》大量留白,“希望这种含蓄的、耐人寻味的情感,会给观众留出更多揣摩、回味的空间。”高金玺说,“而情感关系的发展,同样又会作用到人物身上。比如许半夏在经历了小陈之死后,她完成了一个‘从生到熟’的变化;一直按照性子行事的童骁骑,开始为了爱的人收敛锋芒。每个人物都随着情感线的不断推进,在经历着成长变化。”

随着剧中人一起经历拼搏、创业的过程,经历脱胎换骨的变化同时,《风吹半夏》的置景、服装、画质等,得到了观众一水儿的好评。“尽可能地还原,是我们在美术置景道具以及造型上提出的唯一的要求。”高金玺表示,主创团队既要还原那个年代的元素,又要构建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呈现,着实花了不少的心血。“要真真正正呈现在画面里,观众实实在在能够看到、感受到的,所以钱一点都不能省,这些都是能给观众很强的带入感和共情的部分。”

这对美术团队、造型团队的制作能力提出了极大考验。“首先,我们选择的团队都是合作多次,一起打过硬仗的队伍,这也是我二十年从业经验累积下来的宝贵财富。这样的团队不仅能更快理解导演的意图,减少沟通成本,在遇到难关时也有肩膀一起扛下去;其次,团队要有极高的自我要求,我常说大家的名字都在片头上,得对得起自己。”

高金玺透露,《风吹半夏》的美术实地勘景1000余个地点,实景改造300余个。大到码头、钢厂,小到一部道具手机,甚至是手机铃声,都要经过仔细考量;造型上,总服装数超过1万套,女主的服装准备了300多套,所有的服装都是来源于那个年代。“如今作品的品质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也坚定了我们更加不能松懈标准的决心。只有每一个细节都不凑合,才能最终呈现出一个高品质的、对得起观众喜欢的、禁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高金玺:我们剧组的各个部门,在前期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团队首先翻阅海量文献资料,梳理故事发生的每一年,罗列1991年—2002年大事详表,再依据资料从置景、道具方面进行还原。我们追求的标准就是尽量可能的做到“还原”;美术和造型团队,翻阅了大量资料和考察。对服装的要求,剧中所表现的剧情是哪年的事,就该穿哪年的衣服,从款式、材质上都做了考察。后来发现,有些服装只靠做是完不成要求的,因为面料都找不到了,有些拉链、扣子,都找不到了。所以只能去喜欢收藏那个年代服饰的收藏家手里去收集,去借、去租,只有这样做才能做到还原。

高金玺:20世纪90年代的质感,是通过大量的细节去构建的。我们现在回看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可能会用一个词去形容就是“半新不旧”。那时候的汽车、手机、室内装潢陈设,人的形态、发型,甚至人们之间送的礼物,都是有独特年代感的。我们尽量先选择接近的场景,再去进行大量的改造。美术部门做了很多的工作:找参考、按图索骥地去做出视觉概念,然后大量去寻找那个年代、那个行业的东西。

关键词:风吹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