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荔枝有超过2000年的种植历史。关于荔枝,唐诗宋词里都有不少的名篇名句,如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宋代苏轼《惠州一绝·食荔枝》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由古至今,荔枝深受人们喜爱。
荔枝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风土植物。19世纪外国植物学家来到中国考察时,将荔枝的拉丁文学名定为Litchi chinensis Sonn.,这表明荔枝是中国原产物种。而在文字文献记载中,荔枝种植历史已超过2000年。
研究发现,荔枝最早起源地是中国云南东部,之后在河流、水系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作用下,荔枝逐渐往东往北传播至四川、重庆、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乃至台湾等地,然后再通过这些区域向全球传播。因此,中国是荔枝的原产地,这在全球都无可争议。
在中国古代,杜甫、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著名诗人都写过以荔枝为题材的诗词,赞美荔枝,足见古人对荔枝的喜爱之情。在物质不是很丰富的年代,古人更想实现荔枝自由,但即便是皇室成员,荔枝也是论颗吃的。
荔枝在传播种植的过程中,经过自然演化、杂交以及人为选择,品种越来越多。目前中国有名有姓的荔枝品种有三四百个,比如桂味、糯米糍、妃子笑、黑叶、白腊、白糖罂,其中中国大面积栽培的品种有三四十个,面积达十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5个。可以说,现在中国荔枝品种的丰富性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与古代相比,现在荔枝的特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荔枝品种成熟期延长了,从过去的早熟、特早熟原生品种,进一步扩展到中熟、迟熟。最早熟的荔枝在2月就可以上市,最晚的9月下旬,整个成熟期从过去很短的时间延长至6个月以上。其次,果实特征呈现多样化,包括果皮色彩方面,有红色、绿色、粉红、紫红等;果实大小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鹅蛋荔一颗就有约100克,而最小的荔枝品种一颗不到10克。再者,荔枝品种优质性状更加突出,包括出现了无核、小核品种,果实的酸度下降、糖度提升,果肉从纤维多转变为纤维少,口感也更加香甜爽脆。
荔枝是典型的亚热带作物,主要生产在亚热带地区。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必须有冬季低温条件,才能开花。虽然在热带地区可以种植荔枝,树长得很好,但开不了花、结不了果。而在温带、寒带地区,荔枝在冬季不能忍受致死的低温,因此中国北方地区也不能种植荔枝。一般来说,荔枝种植区域主要在北纬18度至24.5度范围内,年均温、积温、降水、冬季低温强度和持续时间,对荔枝而言都是最适宜的。中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正好处于这一范围内。
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水果之一,荔枝当然是中国馈赠给世界的礼物。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的中心之一。荔枝在中外文明融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促进了交流互鉴。在历史上,荔枝从中国传播种植到了各国和地区,丰富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植物物种。从生物多样性来说,荔枝就是中国闪耀世界的一张名片。从食物多样性和营养多样性角度来讲,荔枝这种特色果品为世界各国民众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