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上影节闭幕:科技站C位 AI成顶流 电影未来将去往何处?

频道:科幻电影 日期: 来源

时隔两年回归,本届上影节又让电影院“热闹”起来了,期间共在41家影院安排了1490场影片展映,观影人次超42万。每场影片放映结束后全场都会响起掌声,这是专属于电影节的“仪式感”。

《被光抓走的人》导演董润年表示,在科幻小说创作上,国内非常多元化,但这种多元化还没有完全体现在电影方面。“中国的观众正在快速地体验各种新的科技生活,不管是AI,甚至在一些网络技术方面,我们的体验都是全世界最独特的,这些方面怎么体现在创作之中,是现在科幻作者们应该考虑的。”

“我自己做《独行月球》的时候,对这个关系的感受挺深的。正是因为自己国家的航空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包括登月计划提上日程以后,才会让我们这些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把目光放到了太空、放到了月球。包括在创作《独行月球》的过程中,也获得了非常多航空航天方面专家、老师的帮助、扶正。”张吃鱼称。

本届上影节还举办了12场金爵电影主题论坛。以AI为代表的电影技术、电影科技成了论坛上的热议话题。

“在动画电影主要环节,AI能提升约50%的效率。原先需要成熟美术师花一个月做的场景图,现在通过AI,一晚上能做出几千张比以前好得多的图。而VR让未来影院上座率,营销、发行、推广有根本性改变,比如你在猫眼上买了一张电影票,可以选择是去电影院看还是在 VR设备上看。猫眼可以把影片直接推送到你的VR设备上,在家里可以看到跟电影院相媲美的效果。”王长田称。

面对AIGC、VR、AR、XR等新技术浪潮,电影创作者也在思考如何应用和放大技术的价值。郭帆表示,此前在《流浪地球2》中,每个年轻化的镜头大概需要五六百代的试错才能生成一个最终结果。但今天只需要一段对场景或对人物的描述文字,就可以生成一个视频或图片,可能再过一个月AI又有新的变化。

为了更充分有效地使用新技术,郭帆称团队已经在分类24个AI应用,以将其应用在创作之中。在《流浪地球3》创作前,先拿出更多的时间去行业考察,认知包括AI在内的新技术。

《中国奇潭》总导演陈廖宇透露,现在《中国奇潭2》在前期创意筹备阶段,就已经在用AI将一些设想比较快地呈现出来,AI不一定作为最后的作品,但它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

“未来大家该用的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并不是说虚拟技术会导致大家使用越来越复杂,或者我们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觉得每一项科技的进步最终都是赋能创作的,而不是让创作的难度增加。”李炼进一步表示,对于学院而言,更多的是让学生们有拥抱新的制片方式的思想。

“像今年春节档这一特殊档期,普通观众很多也会去看电影,期间大家对于一些影片的讨论度非常高。在那之后,你会发现很难遇到一部引发大多数人讨论的影片。”肖副球表示。

关键词:流浪地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