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我 愿 意 与 你 分 享 我 的 生 命

频道:犯罪电视剧 日期: 来源

2002年初,刘兆礼一位朋友的母亲发生了车祸。紧急送医后,被医院告知血库告急。刘兆礼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准备献血,但朋友的母亲还是因为失血休克,不幸离世,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从那以后,他开始关注献血,并加入到了献血的队伍中。如今,转眼已是21年。

刘兆礼是中国石化广东韶关石油直分销燃气客户经理,他从2002年开始无偿献血,累计献血23次,献血总量达9000毫升。

“我是一个老党员了,献血能挽救生命,造福社会,这对我来说不过是做了一件小事。我今年53岁,只要我还能献血,我都会一如既往地献下去。”刘兆礼说道。

刘兆礼用自己的爱心和热血

为需要的人点燃生命的希望

李栋是扬子石化研究院的一名员工,也是南京市第146位、扬子石化第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22年12月29日,李栋收到初步配型成功的通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的身体状况要求极高,任何一个指标略微不合格都要进行复检。因此,从那时起李栋便开始滴酒不沾:“这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2023年4月3日上午,经过四个半小时的采集,李栋完成了捐献。28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送往千里之外,像种子一样在患者体内“生根发芽”。

有一次,跨城的无偿献血公益组织打来求助电话,一名患者情况紧急,急需输血。两地相差70公里,王彪接到电话后,丝毫没有犹豫,跨城前往,帮助患者渡过了难关。

由于稀有血型献血者数量稀少,所以每当医院或者无偿献血公益组织打来求助电话时,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到,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十多年来,他坚持定期无偿献血,截至目前,已累计献血4600毫升。

2008年,张海涛为了能够完成献血的心愿,开始努力运动瘦身。在成功减重40斤后,他来到献血点,有些紧张又有些兴奋地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无偿献血。当他看到满满一袋血后,内心觉得很有成就感,那种奉献带来的满足油然而生。

“能献血说明我健康,这是我的幸运。”2019年,他了解到捐献血小板的间隔期更短,而且白血病、大出血等病人也更需要血小板时,他毫不犹豫地参与了捐献血小板。4年来,他已累计捐献血小板101个单位。“希望我的血液能给那些需要救治的人带去温暖和希望,挽救更多的患者。”

2012年9月,听到护士说有一位患上肿瘤的小朋友急需血小板,董文清当即表示自己想申请捐献。最终,这位小朋友及时得到了救助,而这位小朋友的父亲也在董文清的影响下,加入到了献血者行列。

2005年至今,董文清的献血量已达到2万多毫升,是一个正常成年人全身血量的4倍以上;在襄阳市中心血站的献血记录表中,记载着他十八年来的献血点滴,医生这样描述道:“他每年两次献血,像闹钟一样准时,从没有错过日期。”

2022年11月19日,当王阔的名字出现在《大同晚报》“生命接力,让爱相髓”主题版面,他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们才知道,他默默献血19年的故事。做好事不留名,在采访中,他这样说:“爱心和感恩同在,我们一起点亮希望的灯。我在给予他人生命力量的同时,其实也激发了自身的成长。”

早在2005年,当时才22岁的王阔便成为“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第500人”。无偿献血19年,他已累计献血3600毫升,将自己的献血故事一直延续下去。

“现在病人做手术急需2000毫升血!”看着院方工作人员不断给血站打电话筹集血液,一次次听到“血库储血量低”的答复,张宪媛急得快要晕倒了,因为手术室里面躺着她的父亲。那一刻她切身地体会到,血液在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

2005年,父亲的手术顺利进行,那一年,也是她第一次献血。此后18年,她一直坚持着这份公益事业,累计献全血12000毫升,33个光荣的献血证见证了她的坚持和奉献。

回想起第一次献血的情景,他仍记忆犹新。当他看到街头布告栏上“血库血浆告急”的信息后,军人骨子里为人民服务的本能让他义无反顾地走进血站。当同事问他是什么信念支撑你走过这无偿献血的22年时,他表示:“一朝为军人,终生有军魂,献血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只要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会一直坚持。”

他自2001年起开始参加无偿献血,22年来从未间断,献血总量达17600毫升。在他的影响下他的爱人和儿子也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

让我们向所有的“热血英雄”致敬

原标题:《我 愿 意 与 你 分 享 我 的 生 命》

关键词: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