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色的国徽在人民心中闪亮,让人民的声音于现实得到回应,让人民的利益在身边得到守护,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我们扬州市人大常委会的时代使命!对此,我有着切身体会。
敞开大门,请民发声。二十多年前的一天,邗江区经贸局接到市人大常委会电话,核实我的身份。同事不解其意。原来,我在报纸上看到市人大常委会征集群众参加会议的通知,为了多渠道获取政策信息,高质量编制区直工业发展规划,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市人大常委会征集群众代表参加,为的是听取群众声音;而我在列席会议时,不仅听到了诸多与会者的精彩发言,还认真学习“一府两院”报告,研究其中的全市工业经济产业方向、惠企政策等,把参会的点滴收获带到了区直工业发展规划里。这次体验,分明是市人大常委会与群众的“双向奔赴”啊!
选出代表,为民履职。十二年前,我当选为区人大代表。我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从群众你一言、他一语中,梳理出议案建议,助力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工作调动至广陵区汶河街道后,面对古城核心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老扬州人发展明清古城的热切期盼,我和同组代表联名提出了仁丰里街区建设的议案。后来,市、区、街道联动,一年一度的文艺作品大赛、琳琅满目的文创集市、生动活泼的民俗文化节、推陈出新的基础设施配套,仁丰里街区强文化、渐进式、微更新,曾经寂寂无名,如今宜居更宜游,声名鹊起,欣喜的是人大代表,受益的是广大群众。
构筑桥梁,与民共情。近年来,我从事街道人大工作。街道人大担负着人大机关之责任,更维系着人民之关切,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神经末梢。在市、区两级人大常委会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因地制宜,多维度设立民生茶馆、民意采集点、议事亭,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及街道议政代表活跃其中,辖区单位工作者和居民热情参与,畅谈民生实事、热议地方立法,不断收获着“金点子”:有的被采纳为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有的被吸收为扬州地方立法的具体条款。群众在参与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增强了获得感和归属感;街道人大始终与人民共情,故而为人民所信赖所支持。
广开渠道向人民、代表履职为人民、人大工作靠人民,是我的个人体验,也验证着市人大常委会四十年不变的初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将一如既往地被尊重和保障,并将越来越生动地体现在“好地方”建设之进程中,氤氲在人民幸福生活之细节里,共振出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恢宏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