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14日讯 “以前我母亲这个钱必须要到镇上才能办理,不光要交身份证、照片,还要填表,最后还要等上级批准。现在好了,不用办理任何手续,只要岁数到了,老人连门都不用出,坐在家里就可以领到钱,真方便!”日前,家住烟台市蓬莱区北沟镇的陈女士,顺利从银行替母亲领到了增发的100元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工作人员高效便捷的服务和亲民务实的作风让陈女士感谢不已。陈女士母亲享受到的便民服务,得益于蓬莱区推出的困难人员救助“一件事一次办”联办服务。
惠民联办贴心服务。过去群众要申请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不仅需要到乡镇政府窗口提交身份证、照片,填写申请表,还要经过乡镇和民政局层层审批,审批周期长,手续复杂。蓬莱区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扎实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工作,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具体问题出发,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一系列社会救助事项的审批权全部下放到乡镇街道,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项目率先实现了服务事项协办联办和免申即享,群众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流程再造温暖服务。蓬莱区认真梳理与低保、特困供养相关的各类救助保障政策,积极实施流程再造。比如,取消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的申请审批程序,由乡镇街道负责将当月在保的城乡低保及新增人员中,年龄达到60—79周岁、80—89周岁、90—99周岁的低保人员,分别按每人每月80元、100元、200元的标准进行分档,报经区民政局审核、区财政局审批后,通过财政惠农补贴“一本通”系统和农商银行,将补贴款直接发到符合条件的低保老人账户上,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数据跑路优化服务。“申请困难人员救助”主题集成服务场景运行后,当事人在申请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事项时,符合相关政策的,可同步享受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居民医疗保险费资助代缴、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代缴等服务。对于审核确认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民政部门将及时把相关人员信息推送至人社和医保部门,人社和医保部门按照相关政策直接静默认证,给予医疗救助和居民养老保险补贴待遇,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889.21万元,惠及低保老年人10.66万人次。
下一步,烟台市蓬莱区将从全生命周期出发,利用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提升政务服务的“数”量,进一步“倒逼”服务效率提升,通过惠民联办、流程再造、数据跑路等多项举措升级“一件事一次办”模式,促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释放数据价值,全面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