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童书品牌“小活字图话书”首批推出了六本各具特色的原创图画书,并邀请作者就图话书和中国本土原创童书两个主题进行对谈。
北京︱与孩子一起走近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法国绘本大师伊万·波墨版《希腊神话》是法国教育部特别推荐给青少年的书,也是法国童书绘本大师伊万·波墨耗时五年经典之作。如何让孩子一窥希腊神话原貌,又有重点,又框架系统,甚至有相对一致的价值观,坦诚、没有遮蔽,“但不是毫无方法”地去呈现古希腊神话整体脉络,这套书在这方面极其卓越。3月28日,尹珊珊、熊亮将与大家一同分享关于本套书的阅读心得,也将会从文学艺术启蒙、亲子阅读等不同角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
“未有烛而后至”勾勒出陈传兴先生其人其作的格调。是迟到的少年,是少年的成长仪式。在各方努力下,终于推出这个已经等待了四十年的展览。开启对话是一种祈请,与陈传兴的对话将分为几个可以相互交织的部分:讨论“未有烛而后至”所引出的个人精神史如何融会写作者和创作者的路径;陈传兴先生的个人经验对于摄影(摄影美学)的思考和摄影史的回应;而多维度的学术与创作经验又如何通过“摄影”这个通路向外部世界展开;由此我们可以重新体会,在今天究竟该如何理解“摄影”,并且基于“摄影”的展览究竟为何。
北京︱跨越边界的思想旅行:赫希曼及其《欲望与利益》 阿尔伯特·赫希曼,美国著名德裔思想家,被阿马蒂亚·森誉为“当代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欲望与利益》是赫希曼的代表作,也是跨学科研究的典范。在本书中,赫希曼通过对17和18世纪欧洲思想生态的田野式调查,就商业社会在兴起时如何获得道德合法性作出了新的阐释,为资本主义发生学提供了一个更加一般性的视角。赫希曼发现,在资本主义兴起的过程中,一直在进行着一场有关人性这一概念的战争。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又是如何促进资本主义的兴起的?让我们随着两位嘉宾一起走进赫希曼的思想世界,听听他是如何描绘这场战争的。
北京︱乔治·夏勒,我们时代的探险传奇 “探险家”三个字,让人想起的通常是那些第一个抵达美洲、穿越亚马逊或者登上珠穆朗玛的人。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探险家。他们的目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理解自然。今天地球上已经没有人类不曾踏足的处女地了,可是对这颗熟悉又陌生的地球,我们却依然知之甚少。而乔治·夏勒,正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探险家和野外生物学家之一。刚刚从甘孜返回的他,将为我们讲述大地之上的生命传奇。
北京︱二毛、胡赳赳:百年食味——从《随园食单》到《味的道》 百年前的食味,今天我们保留了多少?绚烂多姿的古法技艺我们又传承了多少?时节、气候和饮食,以及家的味道,我们如何平衡?在工业化的今天,最日常的食材变得危险,我们可有拯救的良方?百年前袁枚提倡的“美食戒”和“美食知”,我们是否知晓?无论留存还是消失,在吃的问题上,或许,需要辨明的,正是味之道上。二毛、胡赳赳做客单向空间,从《随园食单》到《味的道》,谈百年食味。
上海︱囚禁的阁楼还悬浮在你的天空吗?——从《阁楼上的疯女人》看女性写作的伟大传统 《阁楼上的疯女人》被誉为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圣经》,上世纪70年代末出版后被誉为重划英美女性文学版图的标志性著作,中文译本于上个月新鲜出炉。活动中,嘉宾们讲一起聊聊这本书,同时也欢迎读者携带自己最爱的女性主义文学书籍,分享最爱的文字片段!
上海︱孤独者的歌:村上春树最新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新书发布会 2015年村上春树在中国出版他的最新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这是他继《东京奇谭集》之后,时隔九年再一次回归短篇小说创作,道尽失去女人的男人孤独心境。本书的译者林少华、陆求实,将和沪上作家走走一起诠释他们眼中的村上春树,关于“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他们有话要说;故事广播的主持人北辰将现场为观众朗诵书中的优美片段,村上特有的句子会碰触到你心中隐秘的那个角落。
正在构成热潮的抽象主义与极简美学有可能对艺术的功能膨胀进行辖制,并顺应着公众对于景观生产和审美缺席的厌倦,与此同时,也正在衍生出另一种景观灾难。如何内化抽象的财产,如何将审美提升为艺术家首要的伦理法则,如何在个人而非公共意义上建构图像?在主张“废黜景观”的整体表述中,讲座还将通过刘野、谢南星、倪有鱼、何翔宇等几个艺术家的个案给出证词。
上海︱【思想湃】看戏还是看自己?邀您与林奕华聊聊天 “没有什么比学习更浪漫的事情了,学习戏剧不是为了戏剧,学习电影不是为了电影,是通过戏剧和电影,认识你是谁?”在剧场,看戏还是看见自己?这似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香港、台北、北京、新加坡、赫尔辛基、伦敦,因创作而开始的旅程又带来了怎样的启发和灵感?3月29日这个下午,邀您与林奕华聊聊天。珍贵的影像画面,从未曝光的幕后故事以及新作的预告片,看看创作者的灵感怎样变成一座思考的花园?
从某种角度看,贝多芬的晚期弦乐四重奏不仅是该体裁中最重要的一组作品,也是音乐所能达到的深刻性和精神高度的标尺与准绳。本讲座拟说明和展示这组非凡杰作的创作背景、艺术意图、审美旨趣、技术创意和表现范畴,希望不仅对进一步了解贝多芬晚期创作的成就有所帮助,也让大家对更深广的相关艺术、美学问题有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上海︱“物体系”开幕对谈 从康德到海德格尔、拉图尔再到新近的思辨实在论运动,物在哲学的探讨中经历了被贬黜、被提高到核心并能将主体纳入的地位以及最新近的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地位。物在这一系列的转变中,终于不再沉默而赫然闪现。那么物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这种艺术上的转变与哲学发展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几位嘉宾将带领观众一探究竟。
上海︱石青:瓜塔里在上海 法国哲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瓜塔里是一个行动者和组织者,他的工作对于今天的艺术实践有着某种前导性以及对话的可能。在3月29日在OCAT上海馆的Agora活动中,主讲人石青虚拟了三次瓜塔里来上海的经历和工作任务,大家面对的将是一个伪造的考古现场,一个侦探片的架构。对话嘉宾姜宇辉和王婧两位哲学老师都是瓜塔里的研究者,他们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来拼凑出事件的“物证链”,同时也包含着推翻这个叙事的可能。把瓜塔里拉入今天的现实,试想成为一种角度和方法,来激活对艺术和社会形态的重新认识和质疑,在座的各位也将成为“目击者“和”证人“,来共同参与和推动整个事件的发展。
广州︱广东歌与广东姑娘——五条人新专辑首发沙龙 五条人乐队是中国方言新民谣的领军者,他们的作品不断打破民谣的疆界。最近,他们推出了第三张专辑《广东姑娘》。与以往有所不同,这一次他们增加了国语曲目,但依旧充满了浓郁的广东风情。乐评人张晓舟将对作为美学情感和文化身份意识的“广东歌”做出阐释和梳理,并分析五条人对于“广东歌”概念和意涵的继承和拓展。五条人也会在现场分享自己的创作背景和历程,同时将播放乐队的最新MV作品,并进行不插电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