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长沙市博物馆:走近“来自星星的你”

频道:日本电视剧 日期: 来源

走进“青铜之乡”展厅,各式各样的青铜器映入眼帘。作为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重要分支,湖南的商周青铜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20世纪初以来,以长沙市宁乡县黄材镇为中心的区域相继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其中有数量众多的青铜铙。“铙是中国古代一种青铜打击乐器,用于军旅与祭祀宴享,使用时置于座上,口朝上敲击。”长沙市博物馆典藏部主任张海军介绍说。

展厅后方陈列着一件形体高大、气势恢宏的青铜铙,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铙呈褐绿色,钲面饰以粗线条组成的兽面纹,钲之周边和甬部满饰云雷纹。最有趣的是铙的燧部,雕刻着一对相向而立的大象,扬起鼻子互相碰撞,仿佛正在憨态可掬地打招呼。

汉代是长沙较为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长沙地区,从楚秦县郡变成长沙国。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以临湘(今长沙)为都,建立吴氏长沙国,共传五代,历经46年,后因无嫡嗣被废。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封其庶子刘发为长沙王,建立刘氏长沙国,共传七代八王,历时164年。长沙国是唯一一个与西汉王朝相始相终的诸侯国,它的建立,巩固了汉王朝在南方的统治,推动了湖南地区的社会发展。

“大汉王国”展厅展示了西汉长沙王室墓葬中出土的珍贵文物,其中“颜值”最高的是一件精美的玉环。玉环双面透雕曲缠盘绕的变体飞龙,环周饰以流动飞卷的云纹和凤鸟纹,三者紧密结合,浑若一体,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凤舞之动感。

张海军告诉笔者,这件双面透雕龙凤纹玉环1975年出土于长沙陡壁山1号墓,是一套玉组佩的一部分,其主人为吴氏长沙国王后“曹公式”。这套玉组佩出土时位于墓主人的左侧腰腿部,由30件形制各异的玉环、玉鸡心佩、玉璜及水晶、玛瑙珠组成,上端以透雕龙凤纹青玉环总揽。在汉代,玉组佩的使用有严格的制度,是区别身份等级的标志。此墓中还出土了3枚玛瑙印和大量玉贝、玉璧、玉珩等,彰显了墓主人高贵的身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沙是江南战略要地。隋唐一统后,长沙社会稳定,城市拓展,经济繁荣,人文荟萃。唐代兴起的长沙窑融合南北陶瓷烧造技术,首创釉下多彩工艺,并将绘画和诗词等广泛用于瓷器装饰。长沙窑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输出的重要商品,在9世纪印尼“黑石号”沉船中就发现了不少来自长沙窑的产品。

长沙市博物馆收藏了一系列长沙窑瓷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诗文壶。一件青釉褐彩诗文壶上,题有五言诗一首:“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诗是长沙窑瓷器题诗中最出名的一篇,可能是窑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以直白的语句表达出唐代女性率真、炽热的情感。张海军说,长沙窑产品中诗词题款之多,在以往任何窑口中前所未有,这些瓷器上的诗文,为全面了解唐代文学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

近代长沙是一座风云激荡、变革求新的城市。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中流击水——长沙近代历史文化陈列”分为“倡导经世”“引领新政”“辛亥首应”“建党先声”“秋收起义”“团结御侮”“和平解放”7个部分,讲述长沙在近百年风云巨变里涌现出的英雄豪杰和经典故事。

在“建党先声”展厅中,一组“建党群英”雕塑表现了毛泽东、何叔衡、刘少奇等共产党人“改造中国和世界”的伟大抱负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革命豪情。张海军指着展柜里一张泛黄的合影说:“这是目前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照片,对研究青年毛泽东的求学经历具有重要价值。”

1914年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合并,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被编入预科三班,半年后进入本科第八班。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工作历时8年,在这里实现了由民主主义青年学生向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转变。他和志同道合的进步学生纵论国事,探求真理,主持学友会,主办工人夜学,成立新民学会,开展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斗争。展柜里的同学录、校志、老照片等文物,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期间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的历史见证,是研究青年毛泽东的珍贵史料。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长沙的抗日救亡活动蓬勃发展,出现了母送子、妻送夫、青年学子踊跃参军的动人场面。在“团结御侮”展厅里,有一块三色彩绣抗战歌谣白棉布方巾,讲述了一名新婚妻子送夫上前线的故事。这块长宽约50厘米的白布方巾上,用红绿紫三色丝线绣有56句七言诗:“正月今日要当军,抽取我夫当壮丁,十指尖尖酌杯酒,眼泪汪汪送夫君……四月栀子花正开,夫君写信转回来,只待世界清明日,告假归家会贤妻……”全诗共有392字,柔肠百转,字字含情,读来令人动容。

关键词:来自星星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