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当年,蒂姆 · 波顿的作品《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少年的蝉主看了不下 5、6 遍)
而作为衍生剧的《星期三》,自然唤起了不少当年影迷的热情回应。
有人品尝到了到了熟悉的暗黑味道,高呼 " 蒂姆波顿永远滴神 ":
" 年底真是好剧好电影扎堆来啊、都看不过来了,蒂姆波顿的要插队先看。"
" 今年的 Netflix 这一次终于没有糊了,钱用在了刀刃上 ......"
" 整体就只是挂了个皮,内核全是胡扯八扯。"
" 浪费设定了,本以为是哥特风《去他妈的世界》,结果是披着魔幻哥特式外衣 + 稚气悬疑的校园玛丽苏。"
她的名字,来自于母亲喜欢的一首童谣中的一句:" 星期三的孩子满是哀伤 "。
人如其名,星期三是一个古怪、不合群,且喜爱恐惧与死亡,常年黑暗妆容的高中生女孩。
她天赋异禀,从小就在与众不同的怪味家教中习得一身本领,拥有着具备能够回溯过去和预知未来。
更有趣的是,星期三的 " 搭档 " ——一只千疮百孔的断手,叫做 " 小东西 "。
故事的开始,憨憨小弟在学校受到校园霸凌,被关进储物柜。
作为姐姐,拥有永远的特权就是:可以折磨我弟弟的,只有我一个人。
还颇有正义感的表示:道尔顿这种人不该再繁衍下一代。
而星期三也因为 " 杀人未遂 " 被恶霸家长威胁,被学校当成问题少女处理。
有吸血鬼少年少女、嗜爱嚎叫的狼人、蛊惑人心的海妖,会石化自己的蛇发妖 " 美杜莎 " 一族 ......
这些背负异类有色眼镜歧视的 " 怪物 " 们,在这里也显得平平无奇还有点可爱。
计划逃离奈弗莫尔学院的星期三,也被意外卷入这场血腥风波中。
在一次逃离计划中,星期三撞到了来自同一个学院的同学罗文。
她看见了一系列幻想,并且预见了他的死亡。
而就在罗文即将下手之时,一个怪物杀出来解决了罗文,正如星期三预见的一样 ......
可到了第二天,离奇的是,已经死亡的罗文再次出现。
罗文为什么可以死而复生?他母亲 15 年前的预言又是真的吗?
在这里,蝉主不继续剧透,给想要追剧的朋友留下一点悬疑探索。
在传统故事里,离奇恐怖的贵族家庭 " 亚当斯一家 " 住在阴暗的古宅。
魔女妈妈,单纯爸爸,以及腹黑萝莉的姐姐和人畜无害的小胖子弟弟。
当初其角色也被赞誉为 " 全剧最大的亮点 "。
与电影突出的复古风和 " 阴间气息 " 不同,剧版更像是一个华美、浪漫、充满奇思妙想的暗黑童话。
但就是这样坚硬的外表下饱含的柔软内心的极具反差。
她对善恶有明确的判断,说着厌恶人类,对他人的好意却并非毫无感知。
她从不被他人的定义左右,愿意真诚地袒露自己的私心,拒绝道貌岸然的伪善。
而剧中的角色,无论是室友狼妹还是养蜂社团 " 嗡嗡社 " 的尤金,也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星期三。
而这些少年,都是被冠以 " 问题少年 " 的群体。
青少年的个性成长路上,谁没体会过成为异类的那一刻呢?
可探索下来,一群被视为异类的问题少年,才是真正可爱的 " 怪物 "。
反观成年人的世界,被虚假谎言和条条框框所包围。
少年的叛逆是自我保护的坚硬盾牌,到真正触及心灵时,你可以看到初始的单纯善良。
他们没有利益清晰的目的性,一副娇小的躯壳之下,却是装着孤傲且超强独立自主的坚毅心态。
这份纯粹的温暖就十分让人动容。
主角 " 星期三 " 的人设同样鲜明可爱又讨喜。
剧情上也慢不错,全片的剧情曲折离奇,多条支线与伏笔同时并进,案件的真相不到最后一刻根本猜不透。
编剧用反转再反转的方式设置悬疑,不仅迷惑了主角,也迷惑了观众,不到最后一刻绝对无法知道最后要打的怪兽是谁……
一方面,剧版 " 星期三 " 的演绎过于 " 冷 "" 硬 "" 酷 ",而失去了原著的滋味。
当年 " 亚当斯一家 " 能够大受欢迎的原因,一方面离不开永不过时的哥特风格和讽刺精神,此外则是家族团结之爱。
在原著影迷眼中,和《亚当斯一家》的内核完全不一样,人物也大相庭径。
此外,该剧最受诟病的点则是无处不在的欧美政治正确,新自由主义,少数群体权益。
" 哥特 " 的 " 酷 " 可惜只是外表,本质上《星期三》不过是是美国小清新叠加校园政治正确。
复古哥特和现代青少年之间没有做到很好的平衡。
主角后期也险些人设崩塌,情感丰富后等于情绪化等于降智。
但是作为一部光怪陆离的奇幻冒险故事,在剧荒时期还是值得一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