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央行、银保监会公布2022年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频道:动作电视剧 日期: 来源

9月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2022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根据《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下称《评估办法》),近期央行、银保监会开展了2022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认定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4家。

对比去年10月公布的2021年名单,最新版名单有微调:一方面,民生银行分组下调,从第二组调整至第一组;二是部分银行在同一组内排名先后顺序有调整,浦发银行在第二组的排名下降,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在第一组的排名提升。根据《评估办法》,名单的调整由多项指标打分而得,评估的一级指标包括“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指标权重均为25%,每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指标,得分达到一定分值的银行被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监管部门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将按照《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的要求,持续做好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工作,增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合力,促进系统重要性银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大而不能倒”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危机后有关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已就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建立了相关制度安排。

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成员国中,目前绝大部分国家已经建立了本国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和监管办法,我国在这方面的探索进度相对较慢。不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4家银行早已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在答记者问时指出,系统重要性银行规模大,业务复杂性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关键服务,其稳健经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当前,我国银行体系运行总体稳健,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从夯实我国银行体系健康发展基础的角度,需进一步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基础性政策框架,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在落实各项微观审慎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满足更高的监管标准,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一旦被纳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则意味着要身上的“担子”将更重。这主要体现在将会有额外的、更为严格的特别监管要求,以避免日常经营中盲目扩张;同时,为以防万一,还要制定特别处置机制,确保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时,能够得到安全、快速、有效处置,保障关键业务和服务不中断,防范“大而不能倒”的问题。

按照《评估办法》,参评银行于每年6月底前填写并提交上一年会计年度数据。银保监会在完成数据收集后,计算参评银行系统重要性得分。得分达到100分的银行被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初始名单,最后交由金融委审议确定终极名单。按系统重要性得分进行分组,实行差异化监管。

国际上对于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方法已较为成熟,对我国来说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评估办法》明确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评估范围、评估流程和工作分工,从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四个维度确立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指标体系。

“由于国内银行业务的复杂性和差异化整体不高,因此按照《评估办法》的打分标准,对银行打分影响最大的,基本还是规模这一指标。”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熊启跃曾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熊启跃此前还表示,纳入D-SIBs名单后,对银行最直接的影响是来自于资本。因监管对D-SIBs有附加资本要求,而附加资本要求要以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主要靠银行自身利润留存的内源性渠道,这就要求银行要提升盈利能力。此外,从国际实践看,也有海外银行为了缓解自身的附加资本达标压力,通过“自降评分”的方式降低监管成本,这主要依靠业务结构的调整。

按照《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系统重要性银行分为五组,分别适用0.25%、0.5%、0.75%、1%和1.5%的附加资本要求,附加杠杆率为附加资本的50%,分别为0.125%、0.25%、0.375%、0.5%和0.75%。

对比去年10月公布的2021年名单,最新版名单有微调:一方面,民生银行分组下调,从第二组调整至第一组;二是部分银行在同一组内排名先后顺序有调整,浦发银行在第二组的排名下降,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在第一组的排名提升。

民生银行的资本补充同样承压。截至报告期末,民生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8%,比上年末下降0.24个百分点,较监管提出的8%最低要求仅高0.8个百分点。

关键词:终极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