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无数人的童年,从剧情到主题曲,甚至连小朋友都可以做到倒背如流。
但,你看过这样的吗?
观世音菩萨从天而降,成了这对父子俩的和事佬;
龙王不是龙,而是小鲤鱼,并且它是个沙漠大干皮,离开水来到天宫,分分钟觉得自己要原地干裂而死 ......
相信,看到这,不少人会怀疑自己的眼睛和大脑。
当然了,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部美剧——
嗯,不仅拍了,口碑还爆了。
先抛开烂不烂不讲,它倒是绝对能颠覆中国观众对《西游记》的认知。
通过镜头,我们看到了西方视角下的东方神话。
里面各路神仙,从装扮到人设、故事线,改得面目全非。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孙悟空的儿子孙维辰则完美复刻老爸的基因,上天入地,任性妄为。
这不,他趁机偷得了传家之宝金箍棒。
为此,孙悟空对儿子紧追不舍,上一秒化身为老虎,下一秒变成水中的鱼,快要把七十二变用尽了。
传说中,孙悟空当年取经,还剩第四卷没有找到,而第四卷的存在,关乎天下苍生的安危,有可能助力天下第一魔头的诞生。
emmmm,这小屁孩儿是哪来的自信。
而说起这位魔头,则是我们的老熟人牛魔王。
剧中的设定是,他变坏,和孙悟空有一定的关系。
原来,早年间他和孙悟空是挚友,当时,他是天宫的一个小小打工人,孙悟空更是一个无身份的路人。
结果嘞,孙悟空因没邀请函被挡在宫门外。
于是,两人便趁乱混了进去。
他们进到宫殿后,瞬间被眼前的繁华热闹,给惊到了。
神仙们皆是身穿华丽的礼服,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好不快活。
最后,还将揭晓一年一度的大奖:身份最尊贵的神仙职位。
对待此职位,牛魔王和孙悟空的看法截然不同。
后者,张扬、自信,敢于在公开的场合表达自己的想法。
就这样,在孙悟空的助力下,牛魔王在宴会上向铁扇公主搭讪;
潜入到龙王的休息室,偷看,并顺走金箍棒。
最出格的是,孙悟空还在王母娘娘讲话的时候,将其赶下台,发表了个 " 进步青年 " 的演说,痛斥了宴会上的虚伪、恭维。
谁知,孙悟空的举动非但没有受到惩处,反而受到了大家的推崇,被封为齐天大圣。
这下,牛魔王心里的落差老大了。
内心 OS,我是个乖宝宝,没奶吃,孙悟空闹成那样,竟成了大官儿。
于是乎,他脱离 " 编制 ",自成一派,并与孙悟空反目成仇。
艾玛,这故事背景有一丢丢的狗血、抓马啊。
别急,更无厘头的还在后面。
镜头一转,他来到了美国高中,化身为转学生。
原来,班上一个名叫进的华人同学,是他命中注定的引路人。
他需要获得进的支持和帮助。
孙维辰漂洋过海,随他来到这里的,还有一众人马。
除了观音菩萨和孙悟空,还有卧底在学校打扫卫生的猪八戒;
中间,观音一言不合来展示了下 " 千手观音 " 的霸气。
总而言之,按照这路子,后续无论发生什么厂长都不会觉得奇怪了。
看到这,或许你已经明白了豆瓣评论区一片恶评的原因了吧。
这跳脱的妆造、恶搞的剧情,简直是把咱们的传统经典神话毁得一塌糊涂。
原因很简单,很多人忽视了,剧名虽带了 " 西游 ",却并非翻拍自《西游记》。
该漫画其实是借西游神话的壳,讲述了华裔在西方国家生活所面临的身份认同、不被尊重等社会问题。
他的父母年轻时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在这里工作、生活,并生下了他。
尽管他是黄皮肤、黑头发、会说中文,但他从小接受西方教育,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现实里,都夹在两个矛盾的 " 世界 " 里。
在家里,老爸教育他为人要低调,不要出风头。
告诫他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只有勤奋努力,人才有出头的那一天。
到了学校,进的所作所为,皆向同学靠拢。
为了不被孤立,他佯装活泼,广交朋友,还加入了被认为对亚裔不友好的足球社团。
表面上看,进是主动派,享受这一切。
实际上,空无一人时,他的内心满是疲惫。
他的扮丑镜头,一直以来都是短视频的热门,哪怕已经过去了 30 年,观众只要看到他,就不自觉发笑。
乍一看,能被人记住,是件好事。
而只有姚知道,他最大的梦想是演英雄,
" 我希望有个在看节目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必成为众人的笑柄,并且相信他能成为英雄。"
他为了 " 唤醒 " 引路人进,和他成为朋友。
他让进看到,只要自己喜欢,也可以不用吃三明治,而是在食堂吃自带的中餐便当:
肠胃不舒服,也可以大大方方拿保温杯喝热水:
这一出黑色幽默的大戏,受众并非是咱国内,而是整个西方社会。
可以说,本剧是亚裔人群的传话筒,是亚裔人群发声的媒介。
其实,回顾近几年的欧美圈,由亚裔群体主导的电影 / 电视剧并不算少,随手举例就有《摘金奇缘》、《瞬息全宇宙》、《怒呛人生》等等。
或许有不完美,但拍出来就是一种态度。
毕竟,再微弱的光也是光;
它能照亮不被重视的角落,成为一些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