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不想再“选错人”,一文教会你「系统梳理」自己的择偶标准

频道:悬疑电视剧 日期: 来源

大家好,我是 47。昨天和一个许久不联系的朋友聊天,听她讲着这几年自己发生的故事。除了发出 " 岁月催人老 " 的感慨,她向我提出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很有必要和大家好好聊聊。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和自己很喜欢的人在一起过,也和喜欢自己的人谈过恋爱。可是,每段恋爱都不及而终。现在,我也到了该认真考虑结婚的年纪,不想再继续浪了,但对于究竟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什么东西重要、什么东西可以舍弃,我还是很困惑

年轻的时候,我们或许觉得有不断的新鲜关系滋养,有丰富的情感经历,不失为一件好事。可不知不觉,当我们到了某个年纪的时候或许就会惊觉:哎呀!我好像耽误不起了!这时候,我们不想再去试错了。那么,当务之急便是,科学地梳理自己的择偶观,凭借着它,去寻找那个对的人。

好啦,所有 " 耽误不起了 " 的朋友们看过来吧,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如何科学地梳理择偶观。(当然啦!没有那么多恋爱经历的朋友,可能更有必要看哦!)

想要科学梳理择偶观,首先需要搭建一个系统性的框架。研究人员对年龄分布在 18 岁至 65 岁区间的 7000 名受访者进行了择偶观调查,根据人们择偶时看重的条件和选择标准,将择偶观归纳为三大类,总共九个特征(Whyte,2021)。

首先,对应着每一个特征,填入自己具体的择偶需求。比如年龄,你的具体需求可能是 " 对方年龄不能比自己小 ",或是 " 年龄差不大于 10 岁 "。当然,如果你没有具体的要求,觉得都可以,这也是 ok 的。

然后,对每个选项进行打分(分制可以自行制定)。而这个分数,则代表了这个特征对你来说的重要程度。比如说,你特别看重年龄,觉得只要比你小就一定不行,那么如果满分是 10 分,你就可以几乎把分数打满。但如果你觉得即使对方比你年龄小,也可以先看看其他条件,你就可以稍微降低一点分数。

在结束所有项目的评分后,你可以再把它们进行排序。这样一来,在选择未来伴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明确知道自己心目中的优先级是什么、看重的点是什么,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潜在伴侣。

通过对这具体的 9 个择偶标准进行细化、打分和排名,择偶观已初见雏形。当然,这个框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时进行调整。此外,研究者通过对受访者的择偶偏好进行测量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对我们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择偶倾向也有所帮助。

1)选择伴侣时,男性更注重 " 吸引力 " 和 " 体格 " 这两个审美因素,而女性更重视 " 智力 " 和 " 受教育程度 " 这两个资源因素。并且所有年龄段的男性,在吸引力和体格这两个特征上,都表现出比女性更强的偏好。

这或许与两性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有关。虽然两性地位趋于平等,但女性始终还是面临着很大的现实压力,比如怀孕后重回职场的压力,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压力等等。所以她们在择偶时,还是会对伴侣的社会资源有一定要求,而男性在这方面的压力较小,更看重吸引力方面的因素。

2)对于两性来说,对吸引力的偏好与年龄呈负相关,但对开放和信任的偏好与年龄呈正相关。换句话说,越年轻的人,越看重伴侣身上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而越年长的人,会越来越淡化这个需求,更看重对方的开放性和信任程度(小编:可能等我老了就不会再那么看脸了?)。

有了基本的择偶观框架以后,我们还需要往里面填充更加核心的内容,也就是在选择伴侣时我们看重的对方身上的核心特质。

Seidman(2017)指出,如果我们的未来伴侣身上拥有这 5 种特质,或许可以让亲密关系走得更长远、更稳定,也更加健康。

Seidman 博士对 195 位正处于亲密关系中的受访者,进行了关系满意度、理想伴侣标准以及伴侣符合理想伴侣标准程度的调查。结果发现,人们在列举心目中理想伴侣的时候,往往会把吸引力、个性和收入排在前位,但这几个标准,其实与人际关系的长期满意度基本无关。而拥有善良、忠诚的品质,以及善于理解他人的人,在建立关系和维系长期关系方面表现得更好。

研究表明,拥有相似品味、共同兴趣、以及对未来期望一致的夫妻,在相处中会较少地遇到矛盾和冲突(Surra & Longstreth, 1990)。随着时间推移,关系双方本就会因为对彼此更熟悉,逐步失去新鲜感,甚至渐渐疏离。这时候,相似的品味和兴趣就是维系关系的一个重要纽带,两个人会在共同完成一些事情的过程里,发现对方身上新的闪光点,为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有责任心的人,往往更让人感到可靠和值得信赖。一个人是否有责任心,往往体现在各种细节上,比如 ta 在工作中是否会马虎、做事粗心?和朋友相处中是否会轻易爽约?或是在亲密关系中对承诺的履行度如何等等。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仅是对伴侣、对家庭更负责,ta 在社会生活中也拥有较好的口碑和信誉。反过来,也会加深你对 ta 的信任,促进两个人的关系发展。

一个人是否情绪稳定,对其包含亲密关系在内的所有人际关系,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情绪稳定的人通常善于处理自我和他人的情绪,能经受住周围人的情绪变化,做出恰当的行为反应。而那些高度神经质、情绪不稳定的人,常常可能与伴侣进行消极的争论和互动,让关系进一步恶化,ta 们更有可能以离婚收场(Karney, 1995)。

没有人会知道两个人的关系以后会遭遇什么,想要长久地走下去,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常来说,人们对人际关系有两种信念:成长型(growth beliefs)和宿命型(destiny beliefs)。宿命型的人认为,两个灵魂契合的人在一起,应该一切都很完美,如果出了问题,那就表明找错了人。成长型的人则认为,所有关系都会遇到问题,想要拥有更稳定的关系,就需要付出长久的努力(Knee & Petty, 2013)。(想进一步了解两种信念的区别请戳:" 不在一起时,我最喜欢你 " | 两种爱情观:宿命论 vs 成长型)

成长型的信念对亲密关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ta 们在关系遇到问题的时候更愿意和对方沟通讨论,积极解决,而不是直接放弃。

除了参考心理学家给到的这五条建议,你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明确你希望未来伴侣身上具备的特质。但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想清楚了自己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事实也并不会完全如我们预期。所以——

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个符合所有要求,且各方面都很出色的人(比如又好看又多金、够聪明够幽默、知识渊博又有涵养……)。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可能遇到的,还是 "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 的情况。

Buzz 等人(2005)通过对 9800 位不同文化背景的受访者进行调查,找到了四组最难以兼容的择偶标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成功的长期关系,在制定择偶观时需要先做出取舍,放弃一些要求。

在选择伴侣时,我们常常需要一个 " 内部谈判 ":到底是浪漫的爱情更重要,还是对方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更重要?如果我们对对方的爱意很强烈,可能会选择牺牲一部分物质需求。如果潜在伴侣拥有较高社会地位或经济保障,我们可能需要在情感强度方面做出妥协。

如果可靠和好看只能选其一,你会如何选择呢?这二者也是很难兼得的选项。研究人员指出,如果潜在伴侣在外型上非常有吸引力,我们可能需要在对方的情绪稳定方面做出妥协。但如果想找一个情绪稳定的伴侣,可能就要接受 ta 们在外型上不太有吸引力。

如果我们倾向于追求那些教育背景更好、职业发展得更好的伴侣,有一定概率 ta 们会投入比较少的时间在家庭上,或是可能不是太想要孩子。相反,如果我们找一个愿意在家庭方面投入很多的伴侣,比如能给我们很多陪伴的时间,愿意花费时间、精力照顾小孩,就需要做好 ta 们在事业上的成就较有限的准备。

最后一条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可能不太适用,是关于社交性与宗教信仰方面的取舍,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原文献哦。

再强调一次,并不是说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一定要做出取舍,但学会放弃对完美的执念,放弃一些或许不那么重要的需求,不仅可以让我们明确自己内心真正重要的是什么,还是我们距离成熟更近一步的标志。

要明确让你 " 一票否决 " 的 deal-breaker

择偶观不仅包含了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更需要明确你不要什么样的人。明确你的 deal-breaker,也就是那些完全不能忍受、一出现就抵消对方其他优点的缺陷。这也是你在择偶时的原则底线。

这话看起来容易,但有 2 种情况很容易搞错。如果明明那些事不是你的 deal-breaker,你却误以为是,那可能会无意中错过自己的命定良缘。

第一种情况是,对方确实有缺点,但这些缺点还没到非得结束关系的程度。

比如不够帅 / 不够美、不爱做家务、老爱迟到等等(如果其中涉及到你完全不能忍的举例,请忽略我)。总之,希望大家明白,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而有的缺点也并没有严重到成为 deal-breaker 的程度。

第二种情况是,对方的缺点可能挺严重的,对于别人来说也许就一票否决了。但!那恰好是你能忍受的。这样的缺点也不算 deal-breaker。

举个例子,对方是一个特别不顾家的人,而你恰好是比较独立的人。虽然你会希望对方多陪陪你,但就算不陪你,你也能自得其乐。这种 " 缺点 " 长期来看,不会对你们的关系有太大影响。

以上这些选项是一些适用范围广、最最基本的 deal-breaker,大家可以自行参考~但是!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还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甚至是他人不太理解的 deal-breaker。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想提醒大家的是,你要列出的是 " 自己的底线 ",而不是 " 大众认可的底线 "。

写下这篇文章,是真的希望可以帮到那些不太清楚自己择偶观、或是想好好梳理择偶观的朋友。但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其实这些所有的标准和规则,当我们遇到那个深爱的人的瞬间,可能都会被抛诸脑后。

尽管如此,我仍然想在大家跳入爱河前泼个冷水:爱情是美好冲动的,而在考虑婚姻、选择那个和你相伴一生的人的时候,多一点理智的考量和深入沟通,对你们未来的关系更有助益。

写下这篇文章,是真的希望可以帮到那些不太清楚自己择偶观、或是想好好梳理择偶观的朋友。但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其实这些所有的标准和规则,当我们遇到那个深爱的人的瞬间,可能都会被抛诸脑后。

尽管如此,我仍然想在大家跳入爱河前泼个冷水:爱情是美好冲动的,而在考虑婚姻、选择那个和你相伴一生的人的时候,多一点理智的考量和深入沟通,对你们未来的关系更有助益。

最后,愿每一个相信爱、期待婚姻的人,都能得偿所愿吧~

诚然,爱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能力。想要识别对方是否是对的人,拥有长久、健康的高质量亲密关系,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培养爱的经营思维与能力。

如果你也期望遇见爱、识别爱、好好维系一段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这里非常推荐大家参加由 KY 专业硕博心理学主创团队历经 4 个月精心打磨、上线收获上千 KYer 好评认证的系统课程——「提升爱与被爱的能力 · 8 天共练营」。

在这里,你能学习到亲密关系经营中的 6 项核心能力:识别力、自爱力、沟通力、冲突力、平衡力和持久力,全面提升爱与被爱的能力。从自我识别底层出发,判断对方是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科学梳理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核心需求,也在爱与被爱中收获自我的成长。

同时,你还能额外收获价值 90 元的 KY 专业聊愈师 1V1 深度沟通,与 1 场 90minKY 主创直播答疑,从情感和专业的角度,帮你用不同视角重新思考关系中的亲密与冲突,建立长期、深层的亲密关系联结。

在爱与被爱中实现自我的超级成长

「提升爱与被爱的能力 · 8 天共练营」

悄悄说:「爱与被爱」五期招募已满员截止,考虑到还有很多未成功报名的小伙伴,我们最终决定再延一期。六期招满后应该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招募了,想报名的小伙伴这期一定不要再错过啦 ~

愿每一个点「在看」的你,都能遇见符合你择偶观的 ta~

关键词:命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