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走进政协·闵行情】“北桥钟,响在屋界东”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

频道:欧美电影 日期: 来源

北桥是有故事的北桥,

颛桥也是有故事的颛桥。

在“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季,我们邀请了北外田园高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鹤鸣颛溪》。今天,你将听到的是关于北桥钟。一起跟着声音,看看“北桥钟,响在屋界东”俚语的由来……

宋嘉定十七年(1224),明心寺僧师宁初建钟楼。明成化十四年(1478),僧道鋐再建。嘉靖三十三年(1554),大铜钟“因倭飞故”(遭劫)。嘉靖四十二年(1563),僧琴楼重修钟楼,并铸大铁钟。

明万历十四年(1586),寺僧仁漳主持重铸大铜钟,高1.46米,直径 1.8米,重三千多斤。为此北桥人至今常说:“北桥穷虽穷,还有三千六百斤铜。”此钟上部刻“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下部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八方宁静”以及“明心寺住持僧仁漳。大明万历十四年丙戌岁孟夏吉旦,本郡铸匠姚恩、继宗、应科、姚坎、朱相、良冶、梅景阳助造”。相传,因试钟时被冒失鬼随意误敲而难以声传千里,留下“北桥钟,响在屋界东”的俚语。

步入清代,明心教寺进入鼎盛时期。康熙三十七年(1698),钟楼大修。乾隆十年(1745),寺僧德芳、惕庵等主持重修钟楼。因此,数百年间,这座明心寺钟楼一直是本地最显眼的地标性建筑物,风光传世,深入人心。

同年8月8日,钟楼揭幕启用,取名为民新楼,俗称“北桥钟楼”,底层为农产品陈列,二层设图书室,三层悬挂明心教寺大铜钟,供作息报时之用。墙外四周由沪上名人王一亭等题写“钟楼”“发人深省”“清澈闻根”“百八共省”等字样。钮永建为之谨撰记识。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造反派”以“破四日”名义毁灭古迹。钟楼虽处解放军驻地,但“造反派”疯狂地用铁锤轮番敲砸铜钟,怎奈钟体坚固,只敲掉双龙钟辔。

日前,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季,我们邀请了北外田园高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鹤鸣颛溪》。在《鹤鸣颛溪》里我们尽可能地收集、整理此地的风物、民俗和历史故事,同时也记录下一些曾经或现在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车夫走卒,无论是过世的,还是健在的,他们是千千万万颛桥人的缩影。

关键词: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