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世存最早、最完整“环保法”出土于湖北,环保启蒙源远流长—— 共护“一瓶水” 流翠“一江碧”

频道:欧美电影 日期: 来源

每年的6月5日,是联合国确立的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穿越2000多年前的秦简《田律》,荆楚大地环保启蒙源远流长;如今的流域综合治理,更是开创性地让17个城市携手,共护荆楚一江碧水。

秦简《田律》,出土于湖北云梦睡虎地,是秦朝管理农田生产的法律条规,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环保律法。《田律》明确列出几大不准,都是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

最早的环保启蒙,发源于荆楚大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深烙印于美丽湖北的建设征程中。

活动现场,来自全省17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分别带来了从各自城市采集的一瓶水。

当全省各地的“一瓶水”汇聚在一起,共同点亮象征着流域综合治理的美丽画卷。随着湖北各流域的“一瓶水”缓缓交融,汇聚的不仅是母亲河的甘甜“乳汁”,更是各城市携手守护一江碧水的坚定信心。

在全省上下持续共同努力下,今年1至4月,湖北水环境质量总体为良好,省控断面优良比例达88.3%,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长江、汉江和清江干流水质保持在Ⅱ类。

到“十四五”末,湖北将全面完成纳入监管的523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经治理后的水体不返黑返臭,“长治久清”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唐代诗人孟浩然笔下的岘山,经历了一场矿山变青山、废山变金山的巨变。

岘山位于襄阳古城西南1公里处,是中心城区内最有体量的绿色生态屏障。然而,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采石活动,严重破坏了岘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森林植被损毁,粉尘和噪声污染等问题突出。

2014年,襄阳在此前关停采石场的基础上,投资5.5亿元,对岘山生态旅游区进行大规模生态修复,修复面积1403亩。通过人文再造、生态重置,襄阳将岘山断崖改造为雕像。2020年底,岘山孟浩然、伏羲摩崖石刻及山体修复工程初步完成。

去年,随州市白云湖畔新增一座湖北省“最美城市公园”——白云湖一湖两岸带状公园。这里实施完成的府澴河上游白云湖水环境提升工程,是随州中心城区“一轴一环三片”绿色生态格局中城市绿色生态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总投资1.6亿余元,围绕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园林生态提升,实现“水清、湖净、岸绿、景美”的目标。

全省首批近零碳试点社区——恩施州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在能人回乡的带领下,呈现出一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村野风景:历史文化厚重的古道穿境而过,内涵丰富的茶文化走廊醇香正浓,观光游步道、自行车绿道、休闲养老观光园等一应俱全。

眼下,洞下槽村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建设绿色茶叶基地1.1万亩,打造全域田园综合体,建成茶旅、文旅、农旅为核心的三产融合示范园,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6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去年,洞下槽村产值过亿元。

关键词: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