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一旦发作病死率100%!最近这类患者增多,有个误区会致命

频道:中国香港电影 日期: 来源

进入夏季,天气越来越热,“汪星人”“喵星人”也会“情绪中暑”,不再那么温顺乖巧,每年这个时候,猫狗等动物抓咬伤人的情况高发。

医生表示,被猫狗等动物抓咬伤,即使是小伤口危险性也极高。

多年前,一名中年男子被刀割伤,拇指上出现了一个1.5厘米长的伤口,到医院做伤口清创后缝合,过了大约二周后拆线,伤口用纱布包扎。随后,他的一位亲戚在加油站被流浪狗咬伤。男子在帮助亲戚处理伤口的过程中,亲戚的伤口流出血水,弄湿了他拇指上的纱布。之后,他只是扔掉了纱布,但却没有对自己手上的伤口做进一步处理。

一个多月后,该名男子开始出现夜间躁动、睡眠障碍、腿上有刺痛感等症状。他的唾液经由国家传染病诊疗重点实验室检测,证实其感染了狂犬病;随后他在发病的第10天死亡。相反,他的亲戚由于是被流浪狗咬伤,去医院做了伤口处理及打了狂犬病疫苗,没有发病。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破损皮肤处、开放性伤口、黏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组织。

狂犬病易感动物是犬科、猫科及蝙蝠等胎生哺乳动物,其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99%的患者在一年内发作,最初症状是发热,伤口处常有刺痛、灼痛感。

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扩散,发展为可致命的进行性脑脊髓炎,具体分两种情况:狂躁型患者症状为机能亢进、躁动、恐水,数日后因心肺衰竭而亡;麻痹型患者症状不那么剧烈,但病程长,从咬伤或抓伤部位开始,肌肉逐渐麻痹,后逐渐呼吸、心力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被咬/抓伤后,立即挤压伤口排出污血,但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

用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比如自来水)及20%的肥皂水或其它弱碱性清洁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不涂软膏或粉剂等不利于伤口排毒的药品。如伤口创面大且深,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处理。

2、根据咬伤部位及严重情况,及时、规范地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被动物咬伤后,尽早接种狂犬疫苗,保护效果越好,最佳注射时间是受伤后24小时内,最好不要超过48小时。如果因意外情况延误,48小时内没能及时注射,也不要放弃注射。

目前狂犬病疫苗有“五针法”和“四针法”两种。研究数据显示,两种程序首针免疫后第14天、45天抗体阳转率都达到100%;“四针法”由于第一剂剂量加倍,早期抗体产生更快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注射疫苗后约2周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所以,应按时完成全程接种。

3、必要情况下,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目的是让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中和”伤口里的狂犬病毒,减少侵入人体内部的狂犬病毒的数量;并可以在接种狂犬病疫苗产生抗体前的7天内作为“先头部队”,在第一线发挥抵抗狂犬病毒的作用。

Q:全程接种完狂犬病疫苗后,又被抓咬伤,需要再次接种吗?

A:全程免疫后6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6个月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年到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A:研究表明,孕妇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是安全的,不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哺乳期妇女接种疫苗后也可正常哺乳。

A:啮齿类动物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极少感染狂犬病,也没发现导致人间狂犬病的证据。老鼠、仓鼠传播狂犬病毒的几率极低,通过物体表面接触感染概率更低,不建议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但被咬伤出血后,要处理伤口,应马上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并用碘伏消毒。

1、家庭宠物要规范进行免疫接种,做好社区登记备案。通过正规安全途径购买、领养猫狗,并及时给家养的猫狗接种疫苗、办理狗证。对病犬、病猫等患病动物要及时医治,一旦发现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需交由相应机构或组织规范处理。

2、文明遛狗,防止走失。遛狗时请牵好狗绳,主动避让行人,尤其是遇到老人、儿童和孕妇等行动不便人群,更要约束爱犬,外出时为爱犬佩戴嘴套。在家关门窗、防止宠物走失后带毒回家。

3、爱护动物,合理处置家养宠物,杜绝随意遗弃宠物的行为,从根源上减少流浪猫狗数量。

关键词:致命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