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档,电影《长空之王》因为关注鲜为人知的试飞员群体备受关注。影片首次聚焦新时代空军试飞员,揭秘最新型战机的诞生幕后。《长空之王》的第一出品方是上海亭东影业有限公司,亭东影业的大股东是韩寒,同时他也是该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五一档手握《长空之王》《人生路不熟》两部热门影片,韩寒无疑是今年五一档的最大赢家。亭东影业是如何参与到《长空之王》这部影片的?韩寒为这部影片提出了什么样的建议?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对话亭东影业高级副总裁、电影《长空之王》总制片人于孟。
时间回到2019年的春天,于孟清楚地记得那天是3月19日,他和导演刘晓世约好一起吃午饭,刘晓世把《长空之王》的故事讲出来后,于孟很感动,“我觉得非常好,就汇报给了韩寒,韩寒很支持,就开始启动这个事情了。”
在于孟看来,与刘晓世的合作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刘晓世与影片的编剧桂冠曾采访了大量的试飞员,积攒了将近100多万字的文字材料,有一定的拍摄基础,“我们聊的时候,觉得可以一起做这部电影。韩寒也说这个题材类型非常棒,他又了解到导演是特别专业的人,就说我们一起做这个事情。所以其实是双向选择,是导演选择了亭东,也是亭东选择了导演。”
《长空之王》的演员阵容采取新老搭配,既有胡军这样的实力派演员也有王一博这样的年轻演员,对于演员选择,于孟表示,最终还是靠“缘分”。刚开始,于孟曾和导演、韩寒跟王一博见面,王一博听导演讲述影片故事时很专注,“然后晓世导演就跟我说,他觉得一博身上有试飞员的那种劲儿,一博虽然话不太多,但会很认真地去研究角色,沉浸在角色里。”
在影片拍摄前期,导演刘晓世就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批评,他特别希望影片能获得军迷的认可。“网上一开始放出预告和一些物料的时候,有些军迷不太满意。有些批评意见,导演就一条一条地去吸收,然后对照着去改,改到最后一刻。包括他把一些军迷的意见转交给相关专家再去论证,所有建议合理的地方他全部改。”在距离影片上映近一个月的时间,导演还在不停地修改,他几乎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只希望能做到尽量不留遗憾。
在影片拍摄过程中,要考虑到如何节约成本,对此,于孟表示,成本合理规划是整个拍摄过程很重要的命题,“一开始就要想明白这一块要花多少钱,那一块花多少钱,出现经验不足或者意外状况导致的不可控性是多少……在这些范围内规划明白的话,相对来说是可控的。其次就是我们内部一直有一句话,就是‘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花’。”
作为影片的出品人,韩寒对《长空之王》这部影片十分重视,从前期选演员,到影片上映,在于孟看来,韩寒导演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中流砥柱”。“首先我们这个电影需要一个庞大的资金支持,尤其在筹备阶段,他给了我们非常有力的支持,然后我们去报批立项、接触演员、接触投资方、拍摄、审查到最后电影上映,他会用经验告诉我们电影剧本应该怎么调整,影片怎么定风格……他一直在支持这部电影。”
提及为何两部影片在同一档期上映,于孟直言,亭东影业除了在做韩寒自己的电影之外,也会做一些其他导演的项目。在于孟看来,一个正常的电影公司不能只依赖于一个老板不停地当导演来养活团队。“所以我们尽可能地去做非韩寒导演的项目,尽量把对他的依赖性减到最低。”于孟表示。
于孟与韩寒导演共事多年,提及韩寒在选择电影项目上与以往相比有无变化时,于孟表示,他觉得亭东在选择项目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标准就是,要做偏温暖、励志、正能量(方向),或者能让人开心感动的情感方向;另外,韩寒会选择跟非常专业、专注、执着的人合作。“他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他选导演合作,一定要看他有没有一个心态,就是不管这部电影怎么样,他会当成生命中唯一的一次机会。如果和有这样心态的导演合作,他可能会拼尽全力去把作品做好。”
在于孟看来,《长空之王》和《人生路不熟》两部电影手心手背都是肉,都希望它们票房好,重要是不辜负观众和投资人的信任。于孟透露,《长空之王》得到很多专家、朋友的帮助,“因为这个电影涉及大量的涉密信息,有很多人的名字不能出现在电影字幕当中,但这些人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帮助我们完成这部电影,所以一定不能辜负大家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