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应急演练,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多彩的仪式和震撼人心的场景。但是在这些背后,其实需要一支支默默无闻的队伍,在演练前做着各种准备,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2023年5月16日,“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在云南省丽江市举行。
演习模拟,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发生一起7.6级地震,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造成了中缅油气管道泄漏,西电东送输变电站线路损毁,森林火灾等多项灾害。其中,最为危险的莫过于急速爆燃的飞火在“高山峡谷”间肆意飞窜,不断给原本处在震区的“孤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控制火势,救助当地居民,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迪庆大队60人毫不退缩,冲锋在前担负起追击飞火的任务。
在演练基地上,一场空地协同立体保卫战激烈展开。现场铺天盖地的烈焰和浓烟,真实再现了现实火场的危险情境。这个保护场景由直升机、高炮车、消防泵、无人机等作战力量组成,陆面队伍作为主要灭火力量,承担着更危险、更复杂的困难。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进者。今天,我们走近60人的队伍,见证“飞火”背后的付出。
火场处置的现场指挥,就像看似平静的江河里,潜伏危机,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指挥员需要冷静、处理得当,在高压环境下,指挥员要做到沉着冷静、处理得当,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和安排,确保装备和人员的安全。指挥员要不断掌握指挥员和现场情况,迅速处理紧急情况,采取在场面上指挥的方法,最后保证火灾时阵容组合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在飞火追击现场,迪大队大队长蔡金礼以身作则,带头冲锋在前,成为了队员心目中一面不倒的“旗帜”。蔡金礼大队长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演习效果,选择了坡度最陡峭、岩石最密集的地段最为冲锋路线。为了让队员们在“悬崖上”既要冲得快、又要冲得整齐,并充分展现森林消防队伍的战斗作风,他亲自带领60名队员一遍又一遍的冲锋,一遍又一遍的改进提升。经过近百次的冲锋,现在全体队员用时不到15秒就能快速冲到悬崖顶端展开灭火行动,且在大队长身先士卒的感召下,大队全体队员士气高涨,每次合练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经过近百次的冲锋,现在我们用时不到20秒就能快速冲到‘悬崖’顶端展开灭火行动,这次合练达到预期效果,是全体指战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大家再接再厉。”这是迪庆大队一中队长薛宇在演练中的一次讲评。他总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场,为了能够将演练效果更加真实,他带领队员亲自打木桩、抱柴草,把中队负责的三座高地堆积成三座“大山”,令笔者影响最深的是,在一次演练准备中,漫天的狂风卷积着灰沙把所有在场人员吹的睁不开眼,无数风沙走石拍打在身上,让人直不起身来,但是中队长薛宇却是紧紧握住迪庆州森林消防大队的旗帜,战在队伍的最前方,用他高亢的声音下达冲锋的命令,并带头爬到“最高的悬崖”,演练结束后满嘴沾染灰尘、黑的像“煤球”的中队长在队员们心目中树立了一个典范,他也因此赢得全体队员的点赞和“嘲笑”。
深夜,周遭的一切沉寂下来。雪山脚下,大队帐篷内,仍一派忙碌。双眼牢牢锁定屏幕,双手快速击打着键盘……这是大队政工干部和新闻报道员的日常状态。
演练是提高战斗力的绝佳时机,更是检验政治工作质效的有利平台。“突出“野”味和服务保证效能的发挥,把强定力、提精神、励斗志作为开展活动的主旨……今天支队会议的主要内容,大家着重发掘这方面的新闻素材,现在请把自己发掘的故事发给我,我进行整理”。正在传达会议精神和布置任务的是迪庆大队一中队副指导员杨东。作为大队最年轻的干部,他的活力也是最旺盛的,每次需要加班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在中队指导员长期借调在外的情况下,他主动担当、勇挑大梁配合中队长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在演练中随着驻训时间增长,条件艰苦、天气闷热的恶劣环境,不断考验着指战员的毅力。
作为政工干部的他屡出奇招,演练期间他灵活运用“野战文化四箱”,政治工作手册、播放野战广播、开展文艺表演等活动,大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为队员催化血性虎气,在演练一线让“生命线”焕发“生命力”。
深夜的政工帐篷,与日间的激烈相较,“孤寂”或许是这里最贴切的代名词。为了全方位记录演练实况,展示大队森林草原灭火能力、装备及队伍正规化建设新成效,讲好鲜活动人故事,根据总队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作为大队新闻报道员的杨靖直到深夜还继续忙碌着整理素材,梳理捕捉到的精彩瞬间,撰写故事。为了拍到最真实最直观画面,新闻报道员杨靖总是早早就到演练现场检查设备、调整机位,在他的辛勤奔走中一帧帧消防员鏖战烈火的精彩画面定格在了相机里,期间,他背着相机与战斗员赛跑的过程被中队干部点名表扬,他也成了队伍里的“最强脚力”。说起杨靖,作为新闻报道员的他自己在休息时间摸索熟稔地面和空中摄影技术,自购摄影设备,为队伍拍摄了许多精彩绝伦的照片,也因此成为了指战员认可“摄影大拿”。
好伙食滋润心田,好的伙食保障是催生野外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骄阳炙烤着大地,燥热的空气不断蒸腾,即使“再耐造”的战斗员也抵不住连续38℃的高温卷着热浪的袭击,在恶劣的环境下,伙食保障则成为了补充体力、防暑解渴、提振士气、维护战斗力的关键环节。
凌晨5点,天还没亮。一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宁静的夜晚,副大队长杨佳俊浑身一震,不由翻身拿起手机,看看时间刚好凌晨5点。
此次演练,不仅要保障自身,大队更是超额保障了友邻队伍食宿,这对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指战员吃饱、吃好,作为副大队长的杨佳俊主动担负起演练保障工作,可以说是既管理员又当炊事“班长”。每天5点起床带领炊事班开始科学制定食谱、合力搭配膳食,切实为参训人员提供高标准伙食保障,期间,杨佳俊副大队长根据队员“喜食清单”为指战员组织2次“会餐”,把大家喜爱的肘子、麻辣小龙虾等美食送上餐桌。据了解,炊事班每天工作结束后都会召开简短总结会,一起对每一道菜的烹饪过程进行细化,总结需要改进的地方,吸纳指战员意见。
在演训休息点,保障组提前准备好绿豆汤、冰镇饮料、水果沙拉、西瓜等消暑解渴,搭建防暑帐篷,为指战员充电蓄能,确保指战员全力投入演练中。为提高保障质量,杨佳俊借助社会单位力量支援重大事故处置的举措为此次实战演练的保障工作增光添彩,特别是食物配送、水电保障,与地方联勤保障,进一步提高了队伍与社会化保障的协同作战效果。
“队长,我看到队伍参加演练了!虽然在休假,但是这次演练机会难得我请求参加!”这是大队保障班曹威离开襁褓中孩子,主动请缨参加演练时的一段对话,尽管中队长薛宇想尽力说服曹威好好休完护理假,但知道他性格倔强,安慰道:“路上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我们演练场见!”说完,薛宇又停顿了一下:“没休完的护理假,单位以后给你安排!”8日晚,曹威从陕西出发直奔演练集结地,自觉投身保障大队伙食的工作中,撸起袖子在有限的条件下为指战员们做出鲜美可口的饭菜。
在连续20多天的演训时间里60名“追击飞火”队员坚守“方寸之地”,年轻的指战员们豪不退缩……疯狂肆虐的“飞火”也被这力量成功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