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缺钢琴家,但是缺真正的音乐家和艺术家。”今年3月,王笑寒受邀担任鲁宾斯坦国际钢琴大赛评委,感触颇多。如何让钢琴家成长为全面的音乐家、有思想的艺术家?在他看来,需有优质的音乐教育平台,让他们吸收营养、全面成长、提高审美,“不管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最后拼的都是审美和品位。”
教师名单里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来自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列文,天津之行将是他第一次来访中国大陆,这在中国钢琴界堪称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他是绝对的‘莫扎特权威’,花了大量时间在研究莫扎特以及古典时期作曲家的作品上。”今年在鲁宾斯坦钢琴大赛上,王笑寒和同为评委的列文相识,十分投缘。
列文到底牛在哪? “上一届比赛的决赛,有位西班牙选手弹了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加了很多花儿、很多装饰,有一些处理非常奇怪。评委会蒙了,不知如何评判,有人觉得有意思,也有人提出异议。评委会主席建议给列文写邮件。他回了8页,深入剖析,认可选手的处理,选手最终拿了冠军。”王笑寒说,从这件小事,就能看出列文在古典钢琴界的影响和地位。
名师阵容里不仅有研究古典协奏曲的权威,还有诠释肖邦协奏曲的大拿,比如卡塔日娜·波波娃-齐德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会主席。王笑寒和她研学过肖邦作品,认为她对肖邦作品的诠释和理解,非常正统,“是非常经典的波兰人理解肖邦的一种方式。”
在选择师资时,王笑寒强调,钢琴节追求的是“平衡”:既有罗伯特·列文、阿里·瓦迪、卡普林斯基等响当当的权威,从钢琴演奏到事业发展,给青年艺术家建议;也有索菲亚·古利亚克、李振尚等新生代的代表,擅长教导小朋友的他们,对青少年学员尤为重要。
“来了天津茱莉亚,很多人都舍不得走了。”王笑寒笑说,纽约茱莉亚的同事来天津后纷纷“嫉妒”了,直言这里的硬件条件比纽约校区还要好。从音乐厅、排练厅到琴房、教学工作室,天津茱莉亚的硬件设施堪称世界一流,也为钢琴节的举办打下了足够的底气。
为了让钢琴保持在稳定且优异的状态,学校有2位调律师常驻。王笑寒补充,钢琴节期间,学校还会再邀至少2位调律师加盟,高峰期多达6位,为所有钢琴保驾护航,“没有任何一个国际钢琴节具备这样的钢琴维护标准,这也是我们的优势。”
陈琳指挥天津茱莉亚管弦乐团音乐会。创造协奏曲排演机会,比赛不是为了决胜负“我们都知道,钢琴学生不太容易有机会与乐团合作,尤其是和职业乐团、职业指挥同台演出。”策划钢琴节时,王笑寒和何为早早达成了共识:要给学生创造排演钢琴协奏曲的机会。
钢琴节将从所有报名者中甄选出24位青年艺术家、48位(最多)青少年学员参与,他们不仅能和名师面对面,还能在钢琴协奏曲的排演上获得巨大锻炼:青少年学员有机会与指挥家赖嘉静和青心室内乐团合作进行1次钢琴协奏曲排练;青年艺术家将参加钢琴节协奏曲比赛,脱颖而出的6位,将与指挥家赖嘉静和苏州交响乐团合作,呈现2场钢琴协奏曲音乐会。
王笑寒介绍,比赛曲目和国际赛场上演奏最频繁、关注度最高的曲目同步,同时,从莫扎特到肖邦、从俄罗斯作品到法国作品,尽可能覆盖不同的音乐风格。
“比赛不是为了决出胜负,不会排一二三名。”何为强调,钢琴节是一场音乐庆典,“作曲家巴托克曾开玩笑说‘比赛是属于马的’,茱莉亚的文化也不以比赛胜负来评判一切,我们是借道比赛,为大家提供和职业乐团、职业指挥合作的机会。”
“很多人追求完美,但是完美的演奏不见得让人印象深刻,过分注重完美也会让你束手束脚。”每次上台,何为都会提醒自己:不要只是安全地演奏,冒个险吧!“寻求突破,才能真正达到让自己满意的状态,如果只是为了不出错而演奏,我很难原谅自己。”
王笑寒同样认为,演奏家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要勇敢地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就像大钢琴家波格莱里奇,总有一些出位甚至过分的处理和演奏,大家疑惑的同时,又会对他的下一次音乐会产生好奇心。所以,一个能够把握好分寸,又有勇气发出自己声音的演奏,是我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