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达州的警营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战时为警,训时为师,既承担着繁忙的警务工作,又肩负着教学育警的职责。二级警长程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3年,程娇以公益志愿者的身份,首次成功帮助陌生人解决心理问题。如今,程娇的服务对象逐渐从陌生人延展到身边人。无论是同事、亲友还是辖区群众,遇到心理问题后都会找程娇帮忙化解。程娇说,这是她的义务,她愿把自己变成“小太阳”温暖更多人。
“我毕业于四川省警察学校公安保卫专业,对犯罪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学校图书馆里关于心理学的书籍,被我借来看完了。”程娇告诉记者,毕业前,她想象过站在讲台上热情洋溢的自己,想象过身为公司高管严肃果断的自己,也想象过坐在心理咨询室内温文尔雅的自己,唯独没有想象过身着警服的自己。
2000年毕业后,21岁的程娇被分配到达县第二看守所从事管教工作,成了警察。“管教对象的素质参差不齐,有很多‘不听话’的人。”程娇记得,一名因惯犯多次被判处刑罚的男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当年他30岁,不服管教,对他关禁闭也没用。后来,我和他促膝谈心,找到了症结。”
原来,这名男子是个孤儿,没人疼爱,长期没人管。“他内心是不想偷的,但控制不住,以致于偷窃成瘾。对此,他自己也非常痛苦。”谈心时,程娇为他普及了一些心理学常识,帮助他分析了控制不住偷窃欲望的原因,还教给他一些实用的小方法。
心结打开后,对方突然“噗通”一声跪在程娇面前,泪流满面地说:“这么多年来,只有你最懂我……我一定痛改前非,好好做人!”不久后,这名男子被判处有期徒刑。在狱中,他多次给程娇写信,感谢她“用心灵的温暖照亮了我未来的道路”。出狱后,这名男子再也没有偷窃。
“后来我就想,既然我有读懂人心的本领,何不将它运用到‘狱侦’工作中?”程娇从表现“异常”的管教对象入手,在看守所工作的7年间,她协助同事侦破了多起重大刑事案件。2004年度至2007年度,程娇连续四年被原达县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
“我表明身份后,对方没有排斥。我尝试与他攀谈,对方一声不吭,但有细微的肢体语言,这其实是一种回应。”这让程娇欣喜不已。攀谈中,程娇敏锐地发现,对方一直盯着悬崖下的人群看,似乎是在找人。“你是不是在找你的妈妈?”凭借丰富的经验,程娇成功叩响了对方的心门——有转机!
果然,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对方最终开口说话,并开始主动向程娇倾诉遭遇。“我在谈判,同事们也在做家属的工作,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矛盾双方各退了一步,问题得到解决。”程娇和对方的家人一起将他从悬崖上抱下来后,她长时间紧绷的身体突然瘫软……当晚,程娇还来不及吃晚饭,就被同事用轮椅推着送到了医院。
了解情况后,程娇决定采用催眠术帮他渡过难关。“成功催眠后,我实施了心理干预和疏导,此后又通过几次心理游戏,帮助他解决了问题。”程娇说,战友遇到问题找她帮忙,是对她的信任,而这份信任,她不能辜负。程娇认为,从心灵上关爱警察,也是对警察的职业荣誉感的一种认同,这能帮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