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挑战极限 逐梦云端(强军一线)

频道:青春小说 日期: 来源

试飞,是在真实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和产品试验的过程。试验对象是各种各样的飞行器,比如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以及专用试验研究机等。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试飞专家张健介绍,试飞员飞的飞机、测试的武器,没定型、没先例,而且必须飞出高风险、高精度、高难度,从而验证拓展飞机性能的极限。

广袤天空,浩瀚无际,战机有着严格的飞行限制和安全边界,也就是常说的“飞行包线”。试飞员魏红伟介绍,越过“飞行包线”,战机可能会发生操作失控、发动机停车等故障问题。比如,飞行速度多小,战机会因升力不足而无法操纵;飞行速度多大,战机结构可能发生不可逆的损坏……试飞目的就是要在各种极限条件下验证和确定各类“飞行包线”,为新型机填上各项性能参数,给战机画上一道道“红线”。

“我们多担一分风险,装备就少一分隐患;我们多飞一个数据,飞机就能早一天装备部队。”试飞员张景亭说,在变幻莫测的天空,要想不断突破极限获取试飞边界数据,风险性极高,靠的是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过硬的飞行驾驶技术。因此,试飞员又常常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

2020年,郑鑫执行某型导弹实弹靶试任务,在飞行满足条件后,他果断按下发射键,导弹却偏离方向。几乎就在发射的一瞬间,导弹在不远处爆炸,郑鑫下意识拉起飞机,迅速避开碎片。据研判,如果当时规避动作再晚0.5秒钟,飞机就极有可能被导弹碎片击中。

“不会。飞机摔了,损失的是国家巨额财产,是千万科研人员夜以继日付出的心血与努力。作为试飞员,只要有一线机会,我都要想办法把飞机飞回去。”

张健认为,试飞员,是飞行试验的直接执行者,是驾驶科研飞机探索航空未知领域、验证航空型号设计性能指标、开发航空装备使用能力的一类特殊飞行人员,是试飞理论和技术的探索者、研究者,也是被试对象性能的鉴定者、开发者。

为从更深层次掌握飞机飞行品质特性,首飞小组成员参与了机组操作手册、快速检查单、首飞要求、首飞大纲及任务单的编制和评审,认真理清了飞机性能指标和各系统工作原理状况,制定了特情处置预案。

在武器装备的生产和定型阶段,试飞员凭借自身极高的技术战术素养,既是武器装备的试验者,又是设计者,同时还是战术动作的开发者,是名副其实的“飞行的工程师”。

“有幸参与和见证国家航空事业的腾飞,我们是最幸运的一代人。”空军某试飞部队部队长李吉宽介绍,随着我国航空产业不断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大量应用于航空装备,试飞验证的任务越来越重,试飞难度和风险越来越高。这对试飞员本身的工程素养、知识结构,以及遂行关键任务能力、技术攻关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试飞员培养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

从1956年,27岁的试飞员吴克明驾驶第一架国产歼—5飞机,冒着机毁人亡的风险飞出8个G的过载,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试飞员李中华和战友攻克了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这一世界性飞行技术难题;从1994年,中国试飞员学院正式成立,到一批从重点大学理工类专业毕业的试飞员进入科研试飞……

“国之重器,以命铸之。”一代代挚爱试飞事业的蓝天骄子,驾驶战机上高原、越崇山、征大漠、赴远海。他们的英雄壮举,为中国航空事业腾飞写下精彩篇章。正如航空工业试飞中心正门矗立的丰碑上,镌刻着的7个大字“试飞铺就通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