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冰》是一部中国内地电视剧,由陈道明、张铁林、蒋雯丽等主演。该剧讲述了1949年初,一个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城市里,一位出身于贫农家庭的革命青年,如何与他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如何与他所接触到的社会各个阶层人物发生联系,并最终成长为一名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持真理和正义的革命者。
该剧讲述了在解放初期,革命青年薄冰与他的父亲(陈道明饰演)、哥哥(张铁林饰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的故事。
其实这几年拍的谍战剧很多,从柳云龙的《暗算》《潜伏》、《伪装者》,一直到王志文,马苏主演的《旗袍》,基本都是千篇一律,先是卧底到梅机关、76号魔窟 从事地下工作,一直与敌人周旋,面对亲情,甚至夫妻两都不能相认,最后历经艰难险阻,完成我党交给的情报工作等。
而《薄冰》则不同,一反常态,开启了谍战剧的先河。
该剧以以高速开局高燃,画面从一支从上海到重庆的列车作为叙事载体,讲述了在解放前夕,一位出身贫农家庭的青年革命者薄冰的成长历程,并最终成长为一名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持真理和正义的革命者。同时,该剧以重庆为叙事核心,展现了重庆解放前后复杂的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状态。
剧中,陈道明、张铁林、蒋雯丽三位戏骨的表演,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一个有着强烈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本剧由曾执导《大阅兵》《金陵十三钗》《北平无战事》等经典抗战剧的著名导演杨亚洲执导,其代表作包括《大决战》《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等。此外,该剧还得到了香港著名导演邓衍成和著名编剧罗启锐的全力支持。
在创作中,导演杨亚洲不仅以大历史背景作为依托,还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细致而准确的分析和还原。此外,他还坚持将镜头对准当时的社会底层,用小人物反映大时代。在情节设计上,该剧以主人公薄冰为叙事核心。
剧中人物性格饱满,人物个性鲜明,为观众展示了一幅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社会风貌的画卷,其中有为了革命理想而生死徘徊的忠诚战士,也有初涉江湖、在斗争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地下工作者,以及国民党特务、民族资本家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薄冰》用了大量的笔墨,书写了一个“忠诚战士”在革命道路上成长、成熟的历程。剧中薄冰从一个不爱读书、放荡不羁的街头小混混,成长为一个坚定、有理想信念,为信仰而献身的共产党人,其中的很多情节都是观众不曾经历过的。
薄冰这一形象是有原型可寻的,就是陈道明饰演的薄冰父亲薄福,他是上海地下党一名重要人员。在解放上海前夕,为掩护地下党组织和上海市政府的地下工作者,薄福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38岁。
此外,剧中还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富有成长性的人物形象,比如在民族资本家和资本家之间周旋的罗大章、周仲华、张叔平等。
该剧人物塑造丰满,群像生动,不同性格的人物有着不同的命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这是一群为理想而献身的人,为了祖国人民利益不计个人得失。
展现了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主题。该剧通过对新旧时代不同人物形象和命运的深刻描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新旧时代更替中经历的痛苦、无奈和奋斗,以及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该剧不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革命故事,也展现了一个革命家庭、一群革命青年在理想与现实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表现了他们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人们生活状态,展现了一个新旧时代交替过程中人们思想上的转变和斗争,并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展现和剖析,传递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艺术的手段真实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写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道德、有情操、有正义感、有胆识、敢于牺牲奉献的青年战士形象。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信念和崇高精神,使他成为一代青年心中的偶像,他在年轻一代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是新时期青年学习和发扬的榜样。
从《大宅门》到《乔家大院》,再到《我的团长我的团》,陈道明一直给观众带来一种儒雅的感觉,而这次在《薄冰》中,他将自己内心的一种冲动,展现了出来。因为剧中主人公是一个很有血性的青年,为了革命事业可以付出一切。
而对于观众来说,陈道明饰演的角色还有一个特殊之处:他在剧中与蒋雯丽饰演的“大嫂”有一段情感纠葛。蒋雯丽饰演的大嫂是一个女革命者,同时也是薄冰的救命恩人。但最终,薄冰还是选择了跟自己内心深处的“大嫂”在一起。剧中有一段台词:“我要为天下苍生而死,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要战斗到最后一分钟”。
薄冰在执行任务时,每次都会向父亲透露出自己的身份,即使有时候没有明说,父亲也能通过他的表情和动作了解到薄冰的身份。父亲之所以能这么了解薄冰的身份,是因为薄冰在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十分坚定,就像他说的那样:“我不能对组织撒谎。”
而薄冰执行任务时也是十分有默契的,即使只有两个人也能完成任务。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和父亲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默契。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自己的组织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更多人站到自己这边来。所以他们会互相配合,即便在执行任务时也保持着高度一致。这种默契感,对于组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再好的电视剧,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在我看来,《薄冰》至少有3点可以吐槽:
一是剧本问题。剧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并不丰满,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刻画也很模糊,甚至有些突兀。比如剧中的“薄冰”这个角色,虽然他是一个很有血性、很有勇气的青年,但他却没有很深层次的内心世界。而他和“大嫂”之间的情感纠葛也是如此。在剧中,他们二人的感情戏,除了“薄冰”对“大嫂”的暗恋之外,就没有太多描写。这种情况在抗战剧中是不应该出现的。
整部剧中,大部分情节都是以“薄冰”与“大嫂”之间的感情戏为主。而这其中有两个最大的问题:第一,时间跨度太短,观众根本没有时间去适应这种节奏;
在剧中,薄冰和沈雪丽之间的感情戏也是一条主线,但是和其他剧中的感情戏一样,情节单薄,缺乏一些激情和张力,导致观众感觉不够强烈。但总的来说,该剧还是在情节上是很扎实的,人物形象也刻画得比较鲜明,这是很难得的。
一个是“大嫂”,另一个则是“薄冰”,薄冰前文叙述太多,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展开。
还有一个是“薄冰”的父亲。对于薄冰的父亲来说,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儿子是一个会读书的青年,结果没想到他会成为一名共产党,而且还是一个如此优秀的人。
对于“薄冰”来说,他一直以为自己会像父亲一样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而奋斗一生,结果却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是一个很意外的结局,也是一个很感人的结局。
一是该剧在时间上的安排有些仓促,这或许和导演杨亚洲有一定关系。因为该剧中并没有表现出战争场面的惨烈,这对观众来说是不公平的。不过该剧在时间上做得还是比较紧凑的,也算是瑕不掩瑜吧。
二是演技问题。剧中陈道明和蒋雯丽的表演,已经是很出色了,但还有很多细节可以提升。比如陈道明在剧中对“大嫂”的暗恋,以及在“大嫂”死后的那段哭戏。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的。
该剧中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整体来说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剧。在众多抗战剧中,《薄冰》可以算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了,它并不是简单地展现战争,而是将目光聚焦在了那个特殊时期下的社会问题上,表现了革命青年的成长历程。该剧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下人们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
总的来说,《薄冰》还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它以客观历史事实为依据,通过艺术加工和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现实、展现时代风貌、弘扬社会正气。本剧既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能让观众从剧中人物身上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的真实面貌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所以该剧是一部有特色、有亮点、有水平、有深度的好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