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热闹中,又好像少了点什么——一部强节奏、畅快淋漓又带着回味的类型剧。
它,来了——《骨语 2》。
三年半前,2018 年的那个夏天,一部没有大 IP 加持、没有流量明星出演的刑侦悬疑剧,一出场,就跑出了年度黑马之姿。
一个以法医夏萤为关联点的五人重案组,通过对一系列疑案的鉴骨、侦察和剖解,还原真相、惩凶缉恶,守卫朔阳市光明的故事,成为许多观众的下饭必备。
但这部续集,却扎扎实实,做了三年,终于,顶级悬疑下饭神剧,回来了。
不仅有故事,还有演技;不仅有沉浸感,还有互动;不仅可以解谜,过程还贼刺激,充满电影大片感……
导演选择了弱化感情戏,把刑侦探案作为整部剧的主要线索展开。整部剧的重点,就是破案!
车内的女生拼命拍打着车窗,想呼救,可什么也喊不出来。
然后画面一转,红色轿车从湖中被打捞破冰而出,当镜头从曾经美丽的女孩泡肿胀的身体一闪而过,惊悚感已经溢出小屏幕。
镜头快速推拉,在最短时间把信息量带给观众,参与感拉满。
根据车上遗留的证件得知,死者顾佳轩,是一名大四学生,还是一位上市公司的实习生。
戒指代表了女孩之间的一个约定。就是结婚之前,保住童贞。死去的女孩打破了承诺,是惩罚吗?
女孩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追求者送了她一条项链,她当众把男方劝退。会是情杀吗?
观众跟随剧情,不断面对几何式繁复的岔路,再一个岔路,矛头指来指去,让人神经紧绷,仿佛跟随主角一同抽丝剥茧——
任重饰演的顾佳轩实习单位的老板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他说不认识这个实习生,但两个人的通话记录显示不是那么回事。
啜妮饰演的老板太太的一句话,引出新的悬疑:女方是男方公司的唯一投资人,两人签了婚前协议,男方一旦出轨,一无所有。
谋杀?拼图,被一步步拼起来,又重新被解构:
两人发生婚外情是事实,但开车上冰河,是为了谈分手。那冰层怎会在车辆没有震动的情况下忽然破裂?
如果发生了冰震,那原因又是什么?
如果是偷情引发冰震,怎么会在谈分手的情况下?
如果是意外,为什么任重的角色逃脱,女孩却死在了车里?
还有,老婆说 " 他是光着回家的 ",为什么他在脱身的第一时间,不是了解女孩的安危,而是让老婆拿现金去实体店买了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这所有的悬疑,未来能否成为解开谜题的一环?
故事,显然是从法医解剖出发,以探案为主线,寻找细节,铺开了一张疑点重重的大网,最终和观众一起推断出谁是凶手?
在故事循序渐进地推进后,你才会发现包裹着一个扎实的悬疑诡计。
比如第二案,美女白领在荒地遇害并被分尸案。
最打动我的瞬间,是夏莹在嫌疑疑人家中,发现一堵奇怪的墙,凿开后在墙内检测到了死者 DNA。
从一个光鲜靓丽的女白领,到被埋在墙体中分散的尸身,一切到底如何发生?
循着女死者生前曾经做过隆胸手术的线索,警方确认了死者身份。
调查中发现,死者的税后工资 8000 左右,可她的生活方式,并不像一个月挣 8000 的人,一查死者通话记录,发现她的最后一通电话是打给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红男主播。
很快,她和室友合伙利用和前男友主播的大尺度照片,敲诈 20 万的线索被查出。
但,作案者,并非案发时正在带货的网红男主播。那是谁?
女白领室友在死者死后,从女白领电子银行转走十多万,是怎么回事?
用女白领银行卡刷卡取钱的神秘人是谁?
而这句话,是这场悬案的棋局中,最关键的一个棋子。
40-50 分钟讲完一个案子,破案后就进下一案,严格遵循发现事件、调查事件、审讯环节、最后结案的过程。
追完 12 集,我的感受是全程找不到废戏和水戏。
相比某些悬疑剧在悬疑感营造上走火入魔,为悬疑而悬疑,为反转而反转,《骨语 2》更像主创带着观众探案。
全剧 19 个案件,就像是一根绳儿上打的结儿,观众顺着这个导演挖就的隧道,走过一段段曲折悬疑,在黑暗中摸索着顺绳而下,在黑暗中,发现那些哪怕只是一闪而过的镜头,找出解密的线索。
到最后,你也能在追剧中找到凶手。这份烧脑感和解谜感,我太喜欢了!
对于刑侦悬疑作品来说,吸引观众的,除了逻辑缜密的推理情节,还需要富有魅力的人物。
饰演女主夏萤的张龄心,还是一副精炼的短发打扮,依然很细腻地捕捉住了人物特性。
她的身上,既有身为基层女法医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又具有女性独特的细腻和共情力,我很喜欢她在剧中的一句台词:证据先行。
身处案发现场时,他目光如炬,不肯错过任何一处细节,进行问话时极有手段,稍微改变神态和语气,就吓得对方不敢直视。
但在高冷霸总之外,又能看出人物的细腻和温柔。
这一季,他在找线索路上还被大妈催婚了哈哈哈哈,人民警察中的大龄单身男青年果然是婚恋市场上的热门。
保持一致的主演阵容,最大程度地延续了观众对《骨语》系列的观感。
而将这些熟悉的角色塑造得如此鲜活生动,则让我们在看得爽的同时,还能收获额外的感动。
比如,第一案调查尾声,真相已浮出水面,张龄心饰演的法医夏萤,却在游泳的过程中,再次感受了溺水女孩身亡之前的状态。
她对尚队说的一段话,很难不让人心生感慨:女孩被困在车中的最后时刻,意识是清醒的,她眼睁睁地看着刚才还在说爱她的男人逃生,而自己逐渐呼吸困难,直到死去。
虽然查案中始终保持着客观冷静,但这一刻的夏萤,眼中却带着感性的悲伤,和对逝者的惋惜。
冷静破案也并不代表丧失共情的能力,冷静之下有温度,坚硬之中藏着柔软,这样的多元与复杂,才构成了角色的魅力。
相对其他探案剧,这部剧,显然找来一套华丽的配角阵容,除了亮相了的任重、啜妮,还有印小天、岳旸、米露等一票实力派,饰演案件中的嫌犯等人物。
为什么?因为爽感只是一时,《骨语 2》之所以能从一众悬疑剧中脱颖而出,一大原因就是,案件推理,除了表现本格派的推理演算外,还注重社会派推理中对现实的呈现。
有观众说,故事中第一个案件,看了眼熟,那就对了。
因为《骨语 2》的案件素材都是根据真实案例和新闻报道改编,故事不同程度地融入了热议的现实话题,也赋予了剧集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反思性。
是的,那些听起来匪夷所思的案件,很多都是有现实原型的。
目前最令我动容的一个案件,是弱势女孩毒蘑菇杀人案。
一个女孩子在父母去世后,寄住在姑父家,姑父家在工地,结果,女孩被三个工人猥亵了。
姑姑和姑父知道这件事,非但不帮女孩讨公道,还想通过这件事讹 3 个工人的钱,女孩一气之下离开。
但当她和一个同事小哥谈婚论嫁时,道出往事,小哥却直接甩开她的手!
犯罪,当然不可宽恕,但这个故事,又让人心生悲凉,一个女孩曾努力试图爬出阴暗逼仄的空间,在尽头寻找光明。但最终还是没有打败命运的困局。
表面看,剧集中是一个个残忍的命案,但又可以轻而易举地对应到背后角色的困境,以及现实的内核。
家庭伦理、校园暴力、心理健康等这些社会热点话题,都被《骨语 2》用小故事搬上了荧幕。办公室恋情、网红炫富、青少年暴力、重男轻女、亲子关系这些富有时代特色的案件,不仅是社会真实现象的反射,也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生命脆弱易碎背后,是人性的灰色和残缺。也是现实中不断给我们抛来,永恒存在的难题。
骨语 " 眼见为实 ",但冰面投射出来的,可能是每个人内心的真相。
当故事让观众若有所思,那才是一个精彩故事的胜利。
追《骨语 2》这样的国产悬疑剧,就是既烧脑,又动心。
但故事并非一味地追求热点,而是借以人们熟悉的时新素材,实现对人性的纵向挖掘,找出沉重案件背后 " 恶 " 的根源,以及以爱为名作恶的根源。
如果说,强节奏的类型特色是皮,群像人物是肉,那么对社会生活的果断介入,则是剧集真正的骨。
观众跟随剧组打开的,是关于真相 " 们 " 的巨大地图。
现实与人性,被犯案和破案的两种智慧,折叠成一个又一个迷宫。
直到你全部打开又发现,其实整部剧 19 个案件只说了一个故事。
而这,也是《骨语》系列的特色:一方面,强化国产类型剧特色,一方面,不断折射现实,反映现实。
虽然,剧集肯定不算完美,但国产类型剧只有一路披荆斩棘,有像《骨语》系列这样的剧集去尝试一条条从没有人走过的道路,才能不断开启出国产类型的新大陆。
剧集最打动我的,也不仅仅在于查案本身,而是骨语背后,那细腻的温情。
很喜欢导演说过的一段话:法医是生者与死者之间唯一交流的桥梁,这是最让我感动的。我们也想借《骨语 2》,让观众感受到 " 温暖 " 的正义。
目前为止,《骨语 2》的剧情刚过三分之一,还有许多案件的真相,等待观众和五人小组一起去挖掘,还有更多现实背后的人性,等待被体味。
喜欢的,不妨跟我一起,进入《骨语 2》的世界,去亲手触摸,那 " 温暖 " 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