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监护室)是医院里一个特殊的科室,这里离死亡最近,却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被称为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ICU护士长王果,在这里坚守了14年,每天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角力,全力为急危重症患者争取生命的希望。今天(5月12日)正值国际护士节,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故事。
机器的滴滴声、医护人员来回穿梭的脚步声,走进ICU病房,一切喧嚣都隔绝在那扇厚重的门外,只剩下安静和一些细微的声音。王果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查看患者的体征指标、液体的输注情况……
王果告诉记者,ICU不同于普通病房,这里的病人大多处在昏迷不醒的状态,病情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一个疏忽有可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进入ICU工作以来,她每天都处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情况,监视各种仪器上数值的变化,这样患者在出现危险时,才能及时被发现,得到救治。
在高压环境下,王果练就了过硬的护理本领,也塑造了较强的心理素质。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良好的应对能力和预见性,她无数次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快,通知值班医生,2床重症肺炎患者心率下降至30次/分钟,需要马上急救。”一次,王果在夜间巡视时,发现患者情况危急,她马上叫人通知医生,并立即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等医生到来后,配合医生进行气道插管,接上呼吸机,根据医嘱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抢救药物,同时与其他医护人员轮流不停进行胸外按压。
在这生死“战场”上,所有人都拼尽全力,王果也是。虽然持续心脏按压导致体力不支,但她依旧坚持着手上的动作不肯停下。“患者性命相托,我们必然全力以赴。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会付出100%的努力。”她说这话时目光坚定又执着,让人心生敬佩。
“有了有了!”在进行了持续一个多小时的按压和抢救后,患者心跳、呼吸终于恢复正常,大家激动不已。看到患者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那一刻,王果忍不住红了眼眶。“虽见惯生死,但我们还是会为生命的逝去感到悲伤,为生命的顽强感动不已。每次看到患者转危为安时,我就会觉得所有的努力、坚守都有了意义。”王果说。
由于工作突出,2020年王果被任命为ICU护士长。担任护士长的她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她们的危重症相关知识及抢救能力。同时,在十院崇明分院与总院“一科两院”模式的深入融合下,王果积极配合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 她带领科室两名成员学习了长达两个月的CRRT血液净化技术,并取得相关培训证书,于去年成功开展治疗,填补了医院危重症患者救治上的一项空白,让崇明老白姓不出岛就能享受三级医院的服务。
工作中,王果沉着冷静、专业技术强,是护士们心中的榜样,也是领导眼中的“全能手”;而生活中的她,自认为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由于工作时间的特殊性,王果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对于女儿,她亏欠太多。“我和她爸爸都是医务工作者,由于工作太忙碌,对她照顾不周。记得女儿7岁那年,有一次我半夜接到急救电话,家里正好只有我一个人,怕她醒来看到我不在会惊慌失措,只能叫醒睡梦中的女儿,女儿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我,不让我走。我虽不忍心,但想到患者还在等我,只能狠心离开。”说到这,王果脸上闪过一丝失落。
医者仁心,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就选择了付出和奉献。14年的护理生涯,虽然苦累相随,但王果从来没有退缩后悔过。她秉持初心,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职责和担当。未来,她也会时刻谨记南丁格尔誓言,尽己所能帮助患者,为生命注入永远的光芒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