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喜迎妇女十三大·女报深调研|青岛:青春之岛听“习语回响” “声声不息”传巾帼

频道:悬疑电视剧 日期: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贯彻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迎接中国妇女十三大的召开,围绕妇联改革“破难”问题和妇女群众急难愁盼,全国妇联女性之声即日起开设“喜迎妇女十三大 巾帼奋进新征程·女报深调研”栏目,聚焦妇联改革赋能、主流婚恋观建构传播、新业态女性组织建设等课题开展深度调研,以精准调研推动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妇女儿童和家庭办实事、解难题,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迈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

花香四溢的农家小院,设备齐全的健身广场,干净整洁的10米车厢,生机勃勃的绿色麦田,甚至是一张再普通不过的长条板凳……“她”在哪里,哪里就是一间活力十足的“课堂”,党的二十大精神、妇联组织的工作重点、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优秀女性的奋斗故事,在“她”的口中变成了一股振奋人心的力量,这力量驱动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511万妇女前行,在这座城市奔向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的途中,发出前所未有的“巾帼强音”。

“加强妇女思想政治引领是妇联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做得更鲜活生动,讲到妇女群众的心坎里;如何扩大引领的覆盖面,推动思想政治引领走深走实走心,都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青岛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宋立春表示。近年来,青岛市妇联不断在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中寻找创新突破点,力求让巾帼宣讲“活”起来,让巾帼宣讲“声声不息”。

曾是音乐教师的董秀格如今在宣讲课堂上的“再就业”,更是让她重新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为了“备课”,年逾古稀的她学会了电脑打字,还能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查阅资料,她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文艺形式相结合,将自编的快板、评书等形式融入宣讲,唱出来、演出来,让宣讲“活”起来。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随着基层妇联组织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村(社区)妇联为端口,基层妇女工作网格不断完善,在打通了妇联组织服务妇女“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何突破妇女思想引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尤其是在村(社区),妇女们的日常生活可能就是做农活、打工,最近几年流行跳广场舞等文艺活动,对她们来说,更接地气的内容、形式和宣讲人,或许会让同样的内容收获更好的宣讲效果。”青岛市妇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青岛市妇联开始在全城范围内发布“招募令”,注重从基层一线、平凡岗位、群众身边发现和培养典型,选树了一批立得住、可学习的三八红旗手、优化营商环境最美“巾帼红”“最美女消防员”“最美基层妇联人”等先进典型,她们将成为巾帼宣讲团的“主力军”,更大力寻找像董秀格这样能讲、会讲、爱讲的普通市民,涌现出了以董秀格、纪燕、王萌、刘畅等为代表的巾帼宣讲“明星”。

李沧区沧口街道永定路社区的小讲堂里,老远就能听见刘美香中气十足的声音:“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加入巾帼宣讲团3年多的时间里,刘美香的声音几乎传遍了永定路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俨然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社区“明星”。

社区搞活动,她就带着大家伙唠一唠;楼院内休闲健身,她就招呼邻居们聊一聊。刘美香还是一名剪纸爱好者,社区专门为她成立了“剪爱学堂”,她就把这里当作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阵地”,带领着剪纸队的十多位队员创新宣传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一幅幅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剪纸作品,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

如果说,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典型人物和能说会讲的普通市民的加入,让巾帼宣讲队伍“活”了起来,那么在青岛市妇联及各区市妇联的推动下,宣讲员们充分发挥特长优势,则让巾帼宣讲从形式上“活”了起来。

庆祝建党百年,举办“强国有我 巾帼力量”各界妇女“永远跟党走”特别节目展演,以文艺微党课的形式,邀请巾帼老党员、红色家庭等走上舞台,讲好党史和妇运史,汇聚起昂扬向上、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遴选各行业各领域巾帼典型,精心策划《二十大二十人 岛城巾帼芳华访谈录》,以视频+文字的形式,讲述巾帼榜样故事,展现建功新时代的女性风采;联手专业院团,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人民情怀……

左手高高举起,用力握成拳后又在胸前收紧,高嵩面带微笑地结束了这次宣讲。作为一名巾帼宣讲员,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航空救援大队飞行员高嵩将自己成为目前“全国消防唯一女飞行员”的经历通过这一“特别”的舞台分享给了更多的人。

在这些巾帼宣讲员中,包括中国首位女性市政工程潜水员、青岛太平洋水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洋和青岛市三八红旗手、真情巴士集团K3路公交驾驶员于婳。陈洋以自身经历鼓舞行业女性不断攻坚克难、创造崭新业绩。于婳则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工作中,以近年来真情巴士集团智慧公交和绿色出行发展成果、身边同事参与的车厢内外助老护童等感人的文明故事为载体,让“10米车厢”变成了巾帼宣讲的“舞台”。“城市公交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以‘10米车厢’为平台,真情巴士为群众出行谋福利,为城市文明添暖色,这是我们‘公交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应有作为。”于婳说。

关键词: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