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份非常漂亮的财报。
这也是理想交付表现最好的一季度,也让理想跻身中国市场20万元以上新能源品牌销量前三。
用董事长李想的话来说就是:「这证明了我们设计和打造爆款车型的能力,以及我们供应链制造,销售和服务网络的优势和协同高效。」
接下来的二季度,理想预计车辆交付量在76000至81000辆,这个表现要远优于一季度。
按照76000台来算,4月理想交了25681台车,也即是说5月、6月理想月均交付量均在25000台以上。
此前,李想曾立flag:没有L8 Air和L7 Air,2.5万辆/月交付保底,Air开始交付后,3万辆/月交付保底。
这次财报会议上,李想本人也表示:随着产能爬坡,将在6月份实现单月交付破3万的目标。
随着交付量的快速提升,理想市场占有率还将进一步提升,李想还透露了这么几个信息:
5月虽然是销售淡季,但是从前10天来看,理想无论是订单量还是交付量,显著好于4月份的表现;
L7/L8的Air车型的加入,给理想带来了20%的增量;
以后三四线城市要去重点拓展,这些市场是更多市场份额的核心所在;
此外,李想也表示,不会去打价格战,因为在定价的时候就锚定在了最合适的价格。
理想今年的交付目标是28万-30万,以28万来算,理想上半年应该交付14万台,这也意味着上半年KPI基本达成。
此外,理想还在扩大销服网络以扩大用户触点。理想表示会从三个方面进行着手:
1、持续增加新的零售中心,并扩大或优化只能放一两款车的店面,自去年6月下旬,共扩大或优化近50家现有门店。
2、在市占率很高的城市开综合店,「因为综合店整个转化率和用户体验会更好」。
3、未来覆盖所有四线城市,在汽车城里建综合店,「覆盖方式会和奔驰宝马奥迪类似,这些品牌已经验证了这种布设方式(的可行性)」。
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理想拥有 299 家零售中心,覆盖 123 个城市,并于 223 个城市运营 318 家售后维修中心及理想汽车授权钣喷中心。
注意,这里的盈利指的不仅仅是净利润转正,还有经营利润转正,理想统统做到了。
开源方面,凭借着创纪录的交付,给理想带来大笔收入,一季度的车辆销售收入 183.3 亿元(26.7 亿美元),比去年第四季度的 172.7 亿元增加 6.1%。
不用看了,二季度盈利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研发方面,理想依然保持了一个比较高的投入标准,一季度研发投入18.5亿元,占总营收的9.8%,还是按照李想曾经说的「每个季度10%的研发投入」的思路来。
本季度理想从高速场景延伸到城市场景,六月份将在理想AD Max 3.0上开放城市NOA内测,并力争在2023年底之前推送至全国100个城市。
而在2月的2022年度财报会议上,理想表示城市NOA的内测时间在第四季度。也即是说,理想正在加速城市NOA的落地进程。
至于推送城市顺序,则和当地理想保有量、行驶里程、复杂路口覆盖率等因素有关。「希望早鸟用户对于我们这套功能和系统有更高包容度和理解度。」
李想表示:「我们会坚持两条路线并行,一是把增程效率做得更高,城市用电,长途发电,提供比燃油车更好的使用体验;二是把纯电技术做得更好,让家庭的出行半径不仅仅限于城市,实现纯电用户的补能体验与加油看齐。」
理想计划在2023年底之前建成300个高速充电场站,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成渝四大经济带,并在2025年底前将充电站拓展至3000个,覆盖全国90%高速里程和一二三线主要城市。
价格方面,纯电和增程价格差不多,且会有相近的毛利率。这款纯电车型会放在北京工厂进行生产(一期产能是10万/年)。
到2025年,理想产品矩阵将包括一款超级旗舰车型,五款增程电动和五款纯电车型,来进一步拓宽用户群体、开拓增量市场。
从这次的财报会议上,不难看出,理想能够取得如此成绩,都是有迹可循。
对于怎样去布局,怎样去卖车,理想想得非常清楚和透彻,同时又有很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此前,我曾说,新势力的差别其实并不大,比拼的就是犯错率,谁犯的错更少,谁就能比别家走得更快。
而理想,显然走得很稳健,节奏也很好。随着保有量的不断扩大,理想优势还会继续扩大。
蔚来和小鹏,你们可得抓点儿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