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年词条满天飞的热闹截然不同,《欢乐颂4》不仅被踢出黄金档,豆瓣也迟迟不开分。
(7.5到5.4再到4.8,口碑渐毁)
“是谁给的勇气拍4?”
“3已经这么水了,4、5还会好吗?”
“饶了我吧 算我求你。”
当初《欢乐颂3》开播好歹还能黑红被“骂上”热搜,《欢乐颂4》的安静有一种自识不齿的遮羞。
早在《欢乐颂3》开播之时,就被观众诟病最多的是角色扁平、台词书面化、剧情悬浮等一系列问题。
去年的《欢乐颂3》让观众“开播以来,没有一个能被记住的角色。”
《欢乐颂4》则牢记于心,每个角色各有各的气人。
方芷衡遭遇李勋的职场性骚扰,经过第3季“特务J”一般上演的复仇戏码后终于在第4季大仇得报,李勋落网。
可惜新的“对手”马上出现,李勋的太太却不依不饶,反而四处散播谣言,girls harm girls。
“什么职业女性,个个穿得窈窈窕窕的,说话嗲声嗲气,汇报工作声音轻得恨不得往你爸身上贴,你看那一个个衬衫穿的又是腰线,又是胸线,又是弹力·······那衣服勒得那么紧,那裙子短得恨不得跟不穿似的······”
虽然剧情逻辑不顺的bug很多,但编辑却懂得怎么精准的把观众气得血压飙升。
日常面对同事对自己能力的质疑还要遭遇情感关系上的恶意抹黑和臆测。
备受原生家庭侵害的余初晖,还在努力摆脱无赖且暴力父亲,软弱的母亲。
“宽以待己、严于律人”何悯鸿在第4季中仍然以一己之力吸引了本剧的大部分战火。
再看海报给的title——“简单存粹的文艺少女”,编剧可真是啥都能编。
怎么说呢,但凡稍有热度的话题都被集中讨论了一遍,在五位女性身上成功展示了一个群体之痛,总之各有各的不幸。
而这种不幸又恰恰缺乏想象力,说来说去还是国产女性剧的老一套。
职场歧视、原生家庭、婚育问题,曾经热搜上的议题翻来覆去的描绘,没有任何新意。
痛斥渣男,整顿职场看似畅快,所有化解困难的方法却全靠彼此讲道理。
就是很离谱的集所有的槽点于一身,观众越急,这个角色宛若越“傻”的起劲。
个性上活得固执又偏激,做人还双标。
本来就不讨喜了,还得遭遇一场去年热度最高的“PUA”话题。
当代年轻人但凡你对他指指点点就会被冠上“PUA”的嫌疑,“反PUA”玩的明明白白了。
不然,二十几岁只想发财的年纪,何悯鸿居然还会被戚牧的空气戒指求婚感动的不行。
甚至还会相信对方“我可以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的烂情话。
(比当年的易拉罐求婚还low)
这不,一同居苦日子就来了吧,喜提保姆新身份。
编剧的目的大概也就达到了。
早在《欢乐颂3》时,“五个不同背景的邻居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这一设定”就已经备受质疑。
一群素未蒙面的邻居,见面就宝贝相称,这哪里是女人花这是交际花。
处了几天就是生死之交,但背地里又嘀嘀咕咕各有小心思尽显“塑料”姐妹情。
《欢乐颂4》以一种极力突出矛盾的戏剧性,强台词、强情节、强冲突把观众狠的牙咬咬。
所有的困难靠角色口述变得轻飘飘,所有困难的化解同样靠言语大开主角光环。
从创作上来看,编辑顽固的坚持第一季与第二季的陈旧叙事。
话题上,女性成长没有观念上的更新、拓展与突破,翻来覆去永远都是那么几个问题。
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继续贩卖焦虑,实际内容基本无营养和深度可言。
剧情最离谱的在于,始终在强调和突出“女性表象的人生困境”,通过上价值、喊口号的形式,空洞的体现女性的独立和成长。
最直观的就是搬运了一套十年前的吸睛内容套用新的形式表达,内核还是早古的那一套。
说白了,《欢乐颂》3、4、5已经呈现了流水线作品的效果,工匠精神早就消失了。
是谁给了正午阳光不惜忍受痛骂也要开播的勇气?
想必一定是剧中突兀的软广“五谷杂粮粉真好喝”和“你的猪猪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