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不少的美企断供操作之下,欧盟也开始加快了自己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化发展和布局,推出了属于欧盟的芯片法案,并且在不断的督促之下,这一则430亿欧元的芯片补贴法案正式敲定,被外界誉为打响了“去美化”的“第一枪”。因为,欧盟曾公开的表示,芯片法案推出是为了打造一个可以和美芯片抗衡的半导体生态圈。
在抢占芯片代工巨头入局上,欧盟落后了美国半导体一步。甚至在拿出来的资金上也和美半导体相差甚远,ASML曾直言点评,欧盟做法有可取之处,但是这一点资金并不足以形成抗衡的半导体生态圈。并且伴随着美国半导体大有倾向的压制大陆市场的情况下,欧盟似乎也担忧自己成为下一个“禁地”,开始逐步示好美国半导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去美化之路暂停。
但欧盟的芯片法仍然在继续,想要成为全球半导体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还是欧盟的梦想。于是,在这个趋势之下,欧盟开始“暗掐”大陆市场。他们认为,由于欧盟在过去对大陆市场的依赖,今后进入到大陆市场上将越来越困难。虽然表面上是在认可大陆市场对其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却是在为接下来部分脱钩做铺垫。而且,在近期欧盟也开始对7家中企进行下手了。可见,欧盟对于大陆市场态度不算友好。
这番态度,除了给美国半导体示好之外,很大概率是因为在全球半导体领域内,大陆市场是很多企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欧盟既然想要提升半导体生产规模,将目前全球所占份额不足10%升至到20%,将大陆市场这个拦路虎给阻拦掉,那么欧盟半导体成功的可能性会很大。但,欧盟这番打算很有可能再次成为“泡影”。
欧洲原本计划是在2030年投入430亿欧元来作为吸引芯片工厂赴欧的补贴,然而,实际上来自他们的预算拨款只有33亿欧元,其余的资金都要靠各国的官方以及民间资金来进行填补。这样一来就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要么是工厂赴欧洲各地建立工厂,结果补贴拿不出来。要么就是补贴的时间很久,毕竟这并非是一整笔资金,而是分散各地,他们任何一笔拨款都需要获得各方的同意。
基于这一点,想要去设立工厂的除了他们本土企业,大概都要评估设厂最大的风险,最坏的结果是不去建厂,而就算去建立工厂也很有可能有“延迟计划”,这对于欧盟的雄心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与此同时,欧盟的补贴占比很低。据悉,美国半导体的补贴占据企业投资的40%,而欧盟仅占20%。这样的补贴份额,英特尔已经率先不满意了,要求他们承诺给的68亿欧元的补贴再追加32亿欧元。不过欧盟没有同意,英特尔也在僵持不下。而英特尔所牵头,其余的企业不排除会起连锁反应。说白了,欧盟拿出的补贴占比没有诱惑力,且还处于很多不可控因素下,想要吸引外企前往设立工厂,欧盟这点资金是喂不饱这些胃口大的企业。
最后,欧盟的投资环境也在进一步恶化。受俄乌之间原材料供应中断的影响,其中德国的电费成本已经上涨至美国的3倍,本来美国设厂的成本就很高了,欧盟一个补贴资金不足,补贴占比不足,甚至在最重要的资源成本上还闹出这一个短板。可以说,半导体企业想要去投资建厂又得考虑新一层的风险。
总之,在欧盟这几个短板之下,他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稳住大陆市场,而不是还在暗地里打算“脱钩”。因为,就目前来说他们无法阻拦大陆市场的发展。对此,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事情的呢?欢迎留言评论、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