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观影学法】从《保你平安》中学到的法律知识

频道:中国大陆电影 日期: 来源

从《保你平安》中学到的法律知识

最近上映的喜剧电影《保你平安》讲述了一位靠卖墓地和直播带货为生的落魄中年男子,为给自己已过世的客户韩露洗清网络“黄谣”,踏上一条艰难洗冤之路的故事。该影片在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解剖着网络时代的谣言生产方式,用英雄主义的浪漫叙事歌颂了普通人的温情。那么在这其中,有哪些法律知识值得我们学习呢?

首先,《民法典》保护民事主体的名誉权,依据《民法典》第1000条和第1024条的规定,如果在网络上随意发表侮辱或诽谤言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导致民事主体社会评价降低,可能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其次,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也可能将要承担一定的行政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的规定,可能会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也有肯能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再次,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46条之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试试,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分子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谣言的危害性不亚于暴力犯罪,受伤害的被造谣者应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被造谣者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起诉对方侵犯名誉权;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行政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情节较为严重,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诽谤罪自诉,从而让犯罪分子承担刑事责任。因此,被害人应尽可能固定好对方违法行为的证据,一旦发现自己被造谣、被侵权的信息,要及时通过下载、截图等方式保留相关证据。在证据没有灭失之前,尽快对能够证明侵权结果的电子数据进行证据公证。同时,要将保存的证据提交给相应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即信息传播平台),要求其采取必要措施阻止侵权行为。另外,如果相关的网络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在发现有人造谣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导致造谣的损害扩大,被造谣者还有权起诉相关的平台,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一千条 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通知应当包括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及权利人的真实身份信息。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将该通知转送相关网络用户,并根据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必要措施;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权利人因错误通知造成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原标题:《【观影学法】从《保你平安》中学到的法律知识》

关键词:保你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