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焦虑好像成了一颗种子,在我们的大脑里生根发芽。
我们开始总是担心,担心错过新的技术,担心哪一天就被淘汰,担心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 有些人对环境感到焦虑,有的人则焦虑于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是否还会被需要。 尽管我们知道,对付焦虑的办法去行动,但是处在焦虑的时刻,你会发现做不了什么事情。
比如,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会抑制不住地去想:这件事情会不会很困难?做出的结果会不会不好呢?如果做的不好,我的精力不就白费了吗? 开始去做了,又会陷入胡思乱想,“要是做的不好,我会不会要承担责任?” 好不容易做完了,又对结果不满意“它会不会留下什么隐患,对我造成影响呢?” 这种无法控制的想象,是由灾难性思维造成的。想象消极事件的最坏结果,将事情的后果灾难化,甚至对将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要做最坏的打算,消极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会被急剧放大。 灾难性思维产生的本质,就是缺乏安全感。可能以前经历过负面事件的频繁发生、个人遭遇过灾难性的事件等,造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 这些所有的想法,都只是我的幻想而已,它们压根就不是真实的。哪怕它们真的发生,也绝不是我所想象的这样。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通过一项经典实验证实了一个结论:大约85%我们担心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果我们担心的事情真的发生了,79%的结果都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
回想一下,曾经让你焦虑到睡不着的期末考试,如今对你影响还大吗?曾经某个工作里犯的错如今对你影响还大吗?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你会发现其实真正重要的就那么几件。 大脑有一种叫作威胁识别的本能,在远古的狩猎时代,它能够更容易让我们识别危险因素,生存下来这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这种识别威胁被遗传下来就有了副作用。它会让我们下意识的把很多危险因素放大, 如果此时你的注意力又没有饱和,正好给了焦虑钻空子的机会。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你和焦虑之间的距离拉远,把这件事情放到你的生命过程中衡量比对以下,他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他真的会对我的整个人生产生重大影响吗,经过思考以后,你会发现80%的事情都不会对我们的整个人生产生多大影响。
许多时候,困扰我们的是什么呢?是「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当事情一多,我们很容易被他们缠住,有一种束手无策的焦灼。 问题和事情一个叠一个,会让我们的大脑感到不堪重负,随之而来的就是疲惫感和茫然。 这就会让我们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面对的事情越多越杂,我们反而越不想着手去做。宁可拖延,做一些别的事,把正经事情不断拖延。 面对这种情况,一句强有力的咒语就是:如果我把问题简化、再简化,简化到最直接的程度,那么它可以是什么? 比如你这周要搬家,领导又给你布置了新的任务,你又想购置一些新的东西,多件事情让你陷入了束缚时。你可以思考,在这一周里,我必须要完成的事情是什么,找到了它就马上去做。总之,一件一件地根据事情的重要性去做就好。用尽力就顺其自然的心态去做,反而能减少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