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美贸易战”以来,我看到的是“资本过境”后的一地“机”毛,而新年将至,你是否已参加罗胖的跨年演讲,很多人诟病罗胖的本质是在“贩卖焦虑”,不过我认为:这个时代的人,多少应该有点焦虑感,这或许不是坏事。焦虑感是你的自我保护机制。
事实上,在这个最好和最坏的时代下,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无人机在内等各个领域,一直存在着一种看似不可调和,却又相互依存的的现象,这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以无人机为例。
一方面,于大多数即将跨界或转行进入无人机行业的人和企业而言,在被迫接受来自各界的“无人机焦虑”后,如“某无人机公司裁员”“某国外无人机产品永久下架”“某国无人机公司退出中国市场”……丧失了新人进入行业的信心;一方面业界利好消息不断,“xxx企业携手xxx进入新时代”“某无人机产品问世”……于是,行业内外弥漫着一股无人机焦虑之霾。
而这句话,也验证着今天无人机发展脉络和走向。无人机,听上去就是一个高新技术密集产业,属于“智能制造”之一,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它是实业。没错,无人机本应该是实业,应该是技术和能力的积累的产业。但是,永远记住一点——商人逐利。不管实业家、资本家或是企业家,骨子里就是商人。
泰伯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无人机领域共发生81起融资,总额达到了40亿元,一半都在中国市场。老牌无人机公司大疆创新和亿航等,凭借技术和能力的累积,通过私募、众筹和公开融资的手段,成为了我国首批拿到了融资的无人机企业。
这也吸引了其他人入局,而当时竞争最为残酷的,要数消费级无人机了。为了最大化满足自身利益,资本家们通过言论操纵、恶意中伤、诋毁对手等近乎残酷手段,不断营造一种令人彷徨、恐慌的氛围,以打击刚刚进入业界的同行或同类型公司。
再来说一说大疆创新,虽然有数据显示,从2018年开始,大疆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有所减少。但同时有另外一个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大疆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240亿美元,约为1650亿人民币。同时,大疆公司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中的份额超过七成,在北美无人机市场中的份额更是超过八成。根据2018年大疆董事会预估,到2022年大疆营收将达到1700亿元人民币。并有机构测算:若含新业务,大疆估值在2022年可达到1500亿美元;若不含新业务,2020年可达到600亿美元估值,2022年可超过1000亿美元。
不仅如此,在被大厂资本家们操控的2018年至2019年里,在资本退温的环境下,极飞科技、智航无人机、一飞智控等无人机新秀企业异军突起,再细想这背后,不明觉厉,资本抄底是必然的了,这样的后果,便是今天的畸形的无人机市场。
有人可能不太同意我的说法,但是看看今天的无人机行业,有技术、有实力的又何止他们呢?奈何一方面资本抄底,贩卖焦虑,一方面剑走偏锋,心思太多,最后走上了不归路。
而我,作为众多无人机行业从业者之一。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忙着在与业界相关的展会奔波,出席各大峰会,发现新产品、新领域,宣传新产品、新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