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感到惊喜的是,深夜里的濛濛细雨也挡不住观展者的热情,“仅0点到1点,就有600多人进场观展。”
第一时间进场的还有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粟多辉,这是他第7次参观。他驾轻就熟地走到伦勃朗《63岁的自画像》前,仿佛“草根讲解员”一般向大家分享画作背后的故事。
“前几年上博举行‘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我也来看了十多次,这样难得的真迹,就得来现场看,每次看都有新的体悟。”
在“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为期98天的展出中,上海博物馆已经接待了超过40万观众,50%都是从外地来的,这场展览也拉动了整个上海的文旅消费。
褚晓波表示,珍藏展不仅刷新了上博的多项纪录,观众的统计数据变化也值得深入挖掘。
“我们有超过60%的观众是女性,有超过40%的观众是‘Z世代’的,也就是说,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观众占到绝大多数。博物馆也会根据新的观众人群的变化,做出一些尝试。”
上博副馆长李峰透露:“我们为展览设计了200多款文创产品,光图录就卖了2万多册,主题午餐每天也卖出上百份。越来越多观众都在期待更多元的文化体验。”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说:“有网友留言说,‘你上博敢开午夜场,我就来。’我们博物馆负责人跟一线职工沟通,大家说‘我们何妨来一场!’......我们也希望观众的热情能够有一个挥洒的地方,借着这个展览能够做更多释放,带来另外的收获。”
5月7日10时,展馆内迎来了一波高潮,4位角色扮演者在大厅内的楼梯平台上亮相,让名画中的“红衣男孩”“年轻公主”“波塞尔”以及“伦勃朗本人”纷纷走进现实世界。
张艳晨也是其中之一,看到这场角色扮演活动,她又惊又喜:“我原以为cosplay只有漫展有,没想到高雅艺术也可以这样玩,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和大师之间的距离,艺术也变得有趣又亲近了。”
11时,紧随着角色扮演的亮相,上海戏剧学院二重唱组合也登上楼梯平台。婉转的歌声与室外的晨光、室内的画作相得益彰。
“这是一场有温度的展览。”汤世芬表示,“我们为学生、亲子家庭、老人以及特殊群体,都准备了导览等活动,将社会大美育送达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