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战士:猎物》(Prey)收获了国内外影迷的齐声喝彩。烂番茄观众给出82%的高分,内地影迷也给面子地打出6.5。
对于一部基本没什么宣发,连大银幕都不给机会上的流媒体影片来说,这样的得分简直就是惊喜中的惊喜,入盲盒开出了隐藏款。
1987年,由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首部《铁血战士》,奠定了系列基调:
影片的高潮部分,施瓦辛格饰演的士兵,完全放弃了现代科技武器,利用简陋的原始武器、依靠人类智慧铺设陷阱,反败为胜,最终击溃了对手。
沙恩·布莱克交出的答卷则是一部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漫威风格爆米花电影。
可漫威电影的奏效方式,放在《铁血战士》系列,只让人感到不适应。
未来票房,片商还拿出来IP互斗,铁血战士和异形互殴沦为纯粹的爆米花电影。观众和影片里的人类角色一样境地尴尬。
这次在《铁血战士:猎物》里,人类重归“正位”,还引入了女性主角:在北美大平原上,一个年轻的科曼奇族女子纳鲁。
《猎物》在前半段除了铺陈年轻女猎人纳鲁的成长线,对丛林中食物链的描画也相当精准。
猎人与猎物的对决,只是转瞬之间,就可能彼此位置对调。这在之后纳鲁遭遇铁血战士的戏份中,被一再反转。纳鲁以猎手的身份,前去寻找能作为成人礼的猎物。
但当她首次直接面对铁血战士,她知道,自己早已沦为猎物。铁血战士的战力,在本片大部分时间都是呈绝对辗轧式的。无论对自然界的霸主,如美洲狮、熊;或是对此地的外来白人入侵者,他很容易狩猎到这群臭名昭著的殖民者。
但真正的狩猎游戏还是发生在铁血战士与女猎人纳鲁之间。
纳鲁的成长线,被贯穿电影始终。既暗合了当下的女性崛起意识,也让两个彼此相似多过相异的猎人完成了一场精彩对决。作为一部赋予女性权力、注重多样性、枪械曝光率低的怪物电影,它证明了不仅仅是强壮的白人可以与危险进行探戈并智胜魔鬼。
除了猎人与猎手身份的不断转换,女性角色的历史性成长,影片还为我们呈现了部落文明的点点滴滴。
科曼奇人生活在辽阔的北美平原,有河流、丛林、瀑布,危险和美丽共生。虽说是一部猎手动作片,但影片从取景和摄影,再到配乐都十分精致,说是自然纪录片也不为过。很难想象,这种历史与科幻的结合,落后和先进的碰撞,竟然是在一部怪物电影中看到的。
关注这部影片,并非说《铁血战士:猎物》特别完美,它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流媒体影片给银幕大片带来的启示。
“小而美”的影片不但能在流媒体上收获口碑流量,还可以为银幕大片预热,修复“身材”走形、类型审美疲劳的经典IP系列。
流媒体的出现不是为了消灭大银幕,抢夺存量蛋糕,更有可能的是,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僚机,做大蛋糕,甚至互为疗伤栖息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