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到了中年,爷爷奶奶先后过世,父母却用实际行动,狠狠地上了一课,甚至教唆道:“过年,也别去姑姑、叔叔家了,太可恶了......”
一边要求子女要和睦,一边和兄弟姐妹断交,父辈们忽然变成了唱戏的人,而我们变成了看戏的人——旁观者清。
我的家乡,在湘南的山沟里,村庄依山而建,或者是半山坡。山间,有小河,顺河而下,就到了县城。
爷爷总是念叨着,叔叔五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希望其他兄弟姐妹多关照。念叨之后,爷爷把家里的一千多元存款,给了叔叔;家里的三间老屋,给了叔叔两间。
父辈们忽然发现一个气愤的理由:大家都凑钱给爷爷治病,轮流照顾爷爷,但是叔叔不仅不掏钱,还占了便宜。
伯父指责小姑姑:“当初你去了学医,费用是父母给的。怎么就认定自己是外嫁女呢?”
不管怎样,总得把爷爷奶奶的最后时光,管理好。这是孝道,哪怕是“道德绑架”,也认了,总之不能让外人看笑话。“家丑不得外扬”的古训,也发挥了一定的震慑力。
可以这样说,爷爷过世前的一两个月,父辈们是憋着一肚子火“熬过来”的。表面上,父辈们也能一起吃饭,一起凑钱治病。
伯父有些不悦,他认为爷爷奶奶的房子、柑橘园等,都给了叔叔,怎么能把养老的事情,交给大姑姑呢?再说了,怎么能让大家摊派费用呢?
第四,各自都有小家庭,对大家庭的依赖性降低了;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发展事业,彼此都没有关联。失去了利益的纽带,血脉之情,也会淡去。
第五,兄弟姐妹若有经济上的交往,越发扯不清。借钱,明算账,说得不错,但是有的人就给你一笔“糊涂账”。情感变成了感情牌,没有意思。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得。这也未尝不是最好的安排。
在人情的社会里,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也不讨好每一份冷漠,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