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看,也觉得有一点港味。可能电影叙事的节奏感就是我的节奏感,这是我跟内地导演在文化上的差异,也是最大的区别。”麦兆辉坦言。
麦兆辉钟情拍摄警匪片,与他个人经历颇有关联。他出生于警察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警察,从小在警察宿舍长大,身边出现的人全是警察。他用最贴近的方式观看警察的日常生活,洞悉他们的艰难与真实。
顶着亿万票房香港名导的光环,麦兆辉从不避讳谈香港电影的低谷时期,以及他迎合大时代浪潮的必然。他跟很多北上的香港导演一样,拍起了合拍片,拿内地的资本,拍内地的题材,电影也在内地上映。
麦兆辉:赵鹏跟我讲了内地检察官的工作是怎样的,又拿出六七个很有代表性的案件给我看,让我选。我看过这些案子之后,也有信心去拍电影,因为在香港影视剧里面,律师、法庭戏是很受欢迎的。《检察风云》就是从两个很重要的真实案件改编来的。
一开始我以为很容易,可以拍成香港法庭戏那样双方针锋相对的场面,但其实并不一样。剧本里只有一场法庭戏,我们用了一个复杂的结构来解决,内地法庭的律师不会走来走去,我们就用长镜头来表达,记录法庭上的张力。
在创作剧本时,你要有想象力:犯罪是怎么开始的?为什么这么做?犯罪过程中有多少人协同帮忙?比如说打劫一家金表店铺,到底需要多少人?拿刀还是拿枪?互相配合的人里面有司机、有把风的……我们还要计算,从一个街角走到店铺到底需要多少分钟,我自己会去走一遍,想象出整个犯罪的过程。
还有,五分钟里面到底能拿走多少只手表?我们算过,大概只能拿到两百只手表。这些赃物其实很难通过正常渠道卖出去,打劫来的金表如果是五千万元的价值,收表的只给一千万元。在整个抢劫过程中,枪支有成本,人力也有成本,到最后每个人分账,也就一百万。为什么人要冒着那么大的危险去做这件事?那这背后又有很多戏剧性的、人性的故事。
第一财经:正义与邪恶之战,探讨正义与正义的代价,是你的电影中常会出现的主题。《检察风云》聚集了杀人强奸案、官商勾结的阴暗面,也有很多人物线索,对你而言有哪些挑战?
麦兆辉:当我看到检察官拿来的案件,对盗墓案很有兴趣。我想象的是,在20年前,盗墓到底需要什么工具,这对我来说很有趣。在这部电影里,我更想加进去的是人性,这批人在盗墓以后,怎么发达,怎么开始做生意成为当地首富,需要把每个人的人生方向都定下来。
其实我的电影从来都是多线索的,很难想象一个故事只有两个人而已。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很复杂的世界中,人心是你估计不到的,人心的想法也有很多原因在里面。
《检察风云》中冯绍峰饰演的洪俊山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他是富商,也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内心懦弱,一直怀疑老婆喜欢的人是教授,最后他的自杀也是无路可走,懦弱的表现。我希望电影里的每个角色,无论戏份多少,都有他的原因和动机,这需要剧本创作阶段就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