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杜江:《惊天救援》幕后训练越强,越接近角色状态

频道:动作电影 日期: 来源

这是杜江继2019年的《烈火英雄》之后第二次饰演消防员,这次他收获了更深的感动。因为之前一提到消防员,老百姓心目中都是一个完美的平凡英雄形象,大家也都永远期盼着他们一定会战胜灾难,英雄一定会凯旋。但这次杜江通过韩凯这个角色的命运,突然意识到很多时候,英雄不一定会凯旋,他们也会面临流血牺牲,不能和自己的家人团聚。

杜江平时就有健身的习惯,但在他看来,一个月的消防员训练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强度非常大,它和在健身房跑步、撸铁还是不一样,消防员除了要有爆发力之外,耐力也是很重要的,耐力是为了保证在长时间作战救援时候的一种状态”。杜江很感谢这一个月的训练,训练过程中掌握的这些技能、吃过的苦、受过的伤,都是塑造角色、走进角色的一个过程,对最终呈现在银幕上的角色是有帮助的。

杜江在片中饰演的角色比较特殊,是一位消防队中的通信员。除了基础的消防训练科目之外,他还要掌握一些高科技设备,比如无人机的操作,无人机有很多型号和功能,有搭载着热成像摄像头的无人机,也有配置喊话、喷水功能的,杜江都要亲自上手去学习操作。

杜江说,他一开始以为通信员就是接线员,后来慢慢了解发现,这个工作是非常繁复的。当通信员接到119调度指挥中心打来的电话时,同时会收到一份简单的火场通告单,上面有一些具体的信息,比如火灾地点,燃烧的是居民楼、商业楼还是工厂,室内还是室外,都会有一个简单的现场情况。通信员拿着这个单子和大部队一起出发,在车上他要通过手里现在掌握的信息,向指挥员做一个汇报。因为消防员为了追求快速出警,出发的时候一般是不知道去哪里的,是在路上的时候才知道去哪里救什么火。到了现场之后,通信员要做好现场的记录工作。像《惊天救援》中发生的复杂大型化工园区的火灾,要比普通的火灾情况更加复杂和危险,就需要通信员一个人带着通信设备先进入火场,然后把现场里面的情况调查清楚,拍下视频,通过卫星的方式传到后方的指挥部,经过专家的研判来商讨出一个具体的科学的命令。

在杜江看来,通信员是一个孤身犯险的岗位,在通信员进入火场之前,里面的情况是未知的,他面对的一切都是未知的风险。“通信员是消防队的眼睛、耳朵、嘴巴,同时他也是一个只身犯险的孤勇者”。

片中,演员们大部分时间都穿着消防服,加上氧气瓶、头盔等,整套装备大概有40斤重。杜江说,这对于体力是一种挑战,但所有演员拍摄时,其实没有想过这些,“因为和真正的消防员比起来,这是不值一提的事情,只是满脑子想的是,不要因为自己的体力不支而影响拍摄进度”。整个拍摄期间,演员们也都在不停锻炼身体,每天收工之后,演员们还都会再去一次健身房,就是为了在负重的情况下,还有足够的体力去支撑正常拍戏。

回忆整个拍摄经历,杜江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是他操作无人机的画面。影片后半部分,杜江饰演的韩凯和大部队分散开,他的兄弟们去救火,他一直在为大部队进行火场勘察,“无人机成为我一个无声的战友”。

而和佟丽娅饰演的专家叶歆被困在垮塌的隧道的那场戏,也令杜江印象深刻。虽然这场戏看起来没有什么惊险刺激,但那个拍摄环境其实挺有挑战的。因为两位演员全程都要戴着氧气面罩,一方面,面罩上的镜片会反光,有时候灯光摄影等就会穿帮,另一方面,面罩内如果打开氧气的话,就会出现滋滋的声音,演员的同期声就没办法使用,而同期声是最宝贵的声音素材。

杜江和佟丽娅在表演时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戴着氧气面罩但不能开氧气。面罩密闭性很好,不开氧气就很难呼吸,再加上还有一些负重爬行的动作,确实给拍摄带来很大不便。并且,面罩内空气不流通,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一层水汽,要不时开一下氧气把水汽冲干净,之后再关掉氧气继续表演。这就增加了一些技术上的难度,但在杜江看来,对表演也是有帮助的,“我们身体上越不舒服,就越能展现出当时的一种真实状态”。

录制视频这场戏,是韩凯这个人物的高光时刻,也是演员杜江十分重要的一场独角戏,“又期待又紧张”。杜江压力很大,因为从表演角度来讲,这场戏并不比那些动作戏容易,而且没有对手演员,只需要一个人面对一台摄影机,在一个比较短的篇幅中,要用准确的情感演出一种独处的状态,还要有最后的告白和告别,难度很大。

有意思的是,佟丽娅拍摄打开杜江录制的那段视频的戏时,导演和杜江都没有提前告诉她视频内容,那是她第一次看视频。“这是我和导演给她的一个惊喜”,杜江说,拍戏的时候演员基本都知道剧本内容,但这场戏在剧本中并没有明确把台词写出来,只简单写着“韩凯打开了他随身带的DV”,演员并不知道实际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当佟丽娅看到杜江饰演的韩凯在牺牲前的独白时,才会有最真实的情感流露。

关键词:惊天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