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学生重新定义交换生#的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前有“特种兵”大学生,后有“新型大学交换生”,现在00后们的想法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
据了解,网上流行的“新型大学交换生”,就是两个大学生互换身份,到对方的城市生活,住对方的寝室,替对方上课打卡,体验当地社会文化,节省住宿费,有网友说,这是在探索“旅游+cosplay”的新玩法。
坐标成都的大学生和广安的大学生,一键开启为期一周的支线交换任务,五月份还打算继续开拓自己“交换人生”的新区域。
而交换的信息,从学校的地理位置、课程的多少难易,到宿舍的硬件设施、交通的便利情况,非常详尽周全,这些信息也为大学生们“交换人生”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依据。
沉浸式体验限时的“交换人生”,参观校园、“蹭饭蹭课”、周边旅游,有网友忍不住调侃,这将为简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有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交换经历”。是不是想想就心动了呢?
“大学生在玩一种很新的信任”,真诚不假,但背后的风险也难以预测。
首先,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管理规则,在校内生活,必须要遵守校园的各项规定。虽然许多高校已经放开亲友入校参观权限,但不少高校出于安全考虑,规定校内通行仍需要人脸识别、学生卡或学生码,交换可行性还需进一步调查。
除了生活上的不便,还有网友表示这种替上课打卡的行为其实有很多风险,也会影响学习进程。毕竟大学生的课业压力也不容小觑,轻易交换或有挂科风险,须三思而后行。
另外,事先征得双方室友的同意是最基本的尊重,这也并非易事,出于安全考虑很多人都不会接受这种模式。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大部分高校的校园也陆续对外打开校门。不过,目前各高校普遍只向校友和在校师生员工的亲友开放,普通公众凭身份证预约进出大学还是奢望。
北青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高校的限制性开放使得帮人预约进校门成为黄牛党的热门生意。不同学校的报价大有差异,比如:目前进清华的报价在每人80-120元之间;进北大的报价是150-200;进厦门大学30-60;进武汉大学20-30元。
不过,在记者查询的十余所高校里,校外人士想进入校园都必须在校内有“关系”,要么是校友,要么是在校学生或教职工的亲友,要么是到校内办事。
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看到不少帮人预约进大学校园的帖子。帖子本身一般不会提“有偿”两字,但会在评论区明示或暗示,并要求有兴趣的网友私聊。有网友爆料,根据她的经验,主动发文说可以帮人预约进校的一般都是黄牛。
除了社交平台,连电商平台上的一些旅行社也开展起相关业务。记者以游客身份咨询了一家旅行社的客服,对方表示,现在预约进清华每人100元,人多可以打折,最低每人80元,但五一期间名额紧张,每人120元。该旅行社还可以安排预约进北大,但是北大更贵,每人最少150元,五一期间都约满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主动揽客的黄牛一般都不是高校的学生或老师,只不过是认识校内师生或教职员工,最终也都是通过这些校内人士来预约。有些校内人士是出于好心无偿帮忙,有些可能跟黄牛有分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