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从才女到道姑,唐朝“女校书”薛涛的人生悲剧究竟是谁之错?

频道:青春小说 日期: 来源

关于“才女”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些女权主义者受到“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思想。所以在她们的心目中,关于才女的定义除了是指自身的名气之外,更多也是指独自面对生活的勇气与态度。有自己追求的事业,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而“有才气”这件事情放在古代,就未必会像现在这般美好,“女子无才便是德”简直成了古代女性挥之不去的一道魔咒,所以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古代才女,也大多摆脱不了红颜薄命的悲惨结局。即便他们饱读诗书,才名远扬,但是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作祟下,他们也难摆脱不幸命运。唐朝的蜀中第一“女校书”薛涛可以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了。

笔者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还是因为工作缘故在成都了解到曾经在唐代的历史上出现过这样一位才女。而如今,望江楼依然矗立,薛涛笺百世流传,这些事物彷佛都在默默地像世人诉说着关于这位才女的如烟往事。只可惜,这位才女最终的人生归宿却是选择皈依佛门,在青灯古佛旁了此残生,那这背后究竟发生过什么,薛涛的人生悲剧有究竟是谁之错呢?

薛涛她原是长安人,童年时跟随父亲薛郧来到成都。据说薛涛小时很聪慧,八九岁上就会作诗,相传当时她父亲以院中梧桐树为题,自赋诗两句“庭除一古桐,耸入干云中。”吟毕他为了考验女儿的才学,就让她续完,结果薛涛立马就接上了“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听罢之后,作为父亲的薛郧并没有因为女儿诗才敏捷而高兴,反而变得担忧起来。因为他认为这两句诗是不吉利的预兆,预示着她长大后会堕入风尘,不能象一般良家妇女那样嫁一个好丈夫白头偕老。众所周知,子女的婚姻幸福是父母人生中最大的心愿,小小年纪的薛涛在诗中毫不避讳的引用迎来送往,这怎能不让他的父亲为此感到忧虑呢。

不久,薛郧因病去世,家中的顶梁柱瞬间倒塌,加上路途遥远,行路不易。薛涛和她的母亲只能继续寄居在成都。好在当时薛涛的诗名渐渐在外面传播。加上她本人性格开朗,喜欢交际,因此在十几岁时,就有一些文人官员暗中和她一起饮酒赋诗,而薛涛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得选择抛头露面。在她十六岁时,新任西川节度使韦皋上任之后,听到薛涛的名声,为了一睹芳容,就用自己当地最高长官的权力,公开召薛涛来陪酒做事,作为一介弱女子的薛涛自然不敢违背节度大人的意愿,就这样,薛涛从此之后成了官方的乐妓,沦入风尘了。

薛涛在韦皋幕中待了几年,二十岁时,大约由于不小心,薛涛还是得罪了这位节度使老爷,被罚到边疆松州去,荒凉偏远的松州自然不能跟天府之国的程度相比,为了能够重返,薛涛不停地给韦皋写诗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为了活命,为了返回成都,薛涛彻底放下身段,将自己降落在尘埃之中。而韦皋在看了薛涛一次次从松州寄来的求情诗篇后,想起种种过往,最终还是决定将她召回成都,并且替她脱离了乐籍,恢复了良家妇女的身份。

此后,薛涛隐居在了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据说在这里,她发明了为后世广为流传使用的“薛涛笺”。另外在韦皋任职西川节度使期间,薛涛与他幕府中的幕僚和宾客们经常往来,赋诗唱和。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当时唐代政坛上曾叱咤风云的将相,或者是作品脍炙人口的著名诗人。例如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牛僧孺,李德裕等等,因此,薛涛在当时诗名也广为流传。韦皋去世后,武元衡接任西川节度使,他很看重薛涛的才能,并且上奏朝廷,授给薛涛校书郎的官职,虽然最后这个请求被朝廷驳回,但是薛涛女校书的名头却在历史上流传开来。

公元809年,元稹被任命为东川监察御史,入蜀后,久闻薛涛诗名的这位风流才子立即就向旁人流露出了爱慕之意。为了满足元稹的要求,当时的蜀中最高行政长官严绶派薛涛去见元稹,尽管当时从年龄上来说,薛涛四十岁元稹才三十岁,尽管薛涛在当地已经颇有声名,但是长官的命令她一介女子也无从抗拒,流放松州的经历使她不敢轻易去冒犯官吏的命令,就这样薛涛一路舟车劳顿来到梓州去见元稹,当时元稹的妻子韦从肝刚刚去世,元稹和薛涛见面后两人赋诗唱和,互相爱恋。只可惜两人才相聚三个多月,元稹就在官场倾轧中被赶出了蜀中,二人别离后,虽然在诗歌上有所往还,但再没有相见,薛涛曾经在一首寄给元稹的诗中写下这么两句“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她吧元稹当作了自己就去未归的丈夫。关于这段感情,世人一直都有所诟病,认为薛涛是错付真心给了元稹这个“渣男”。也许恋爱中的女人的都是单纯的,其实薛涛只要冷静下来想想,从最初元稹利用权力将薛涛召到自己身边,而且当时元稹的妻子刚刚去世不久,作为丈夫的他立马就和别的女子打得火热,可以说在元稹的心目中对于薛涛他只当做是逢场作戏,可是谁成想薛涛诗动了真情,甚至将自己与元稹比做夫妻关系,虽然唐朝的社会风气不想后世那么死板,但是在婚姻关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还是十分讲究的。才华横溢的薛涛终究还是没能摆脱一个“痴”字,在无情的岁月流逝中错付了自己的一片真心。

痴心的薛涛最终没有等来元稹的召唤,晚年的薛涛最终选择遁入空门,在青灯古佛旁了此残生。我觉得薛涛的性情中有一种偏激的成分在内,爱就爱到极致,恨就恨到彻底。在她现在流传下来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一个有才华但地位低下的妇女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悲哀。为了生存,她只能选择将自己跌落尘埃;为了生存,她只能选择侍候别人欢笑,一旦稍有不慎,就可能受到冷落或是重罚,而她自己除了哀求乞怜外,是毫无办法的。“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一代红颜,如此薄命,谁之错?一切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关键词:女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