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成就金牌工匠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

频道:现代言情小说 日期: 来源

他是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矿山机电检修公司吊装作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在公司露天吊装检修作业中,说起他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曾先后获得“矿山机电检修公司技术状元”“内蒙古公司技术比武技术状元”“通辽市技术能手”“通辽市五一劳动奖章”等众多荣誉。

矿山汽车吊对司机基本技能和熟练程度要求非常高。对初入茅庐、没有机械基础知识和经验的刘大卓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上岗第一天,师傅就告诉他,作为汽车吊驾驶员,不仅要保证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安全,还要保证吊装作业过程中的生产安全。“吊件最轻的都是1吨多,哪怕一点点的闪失,都可能会造成对设备和人员的伤害,所以工作中思想必须高度集中。”刘大卓牢牢记住了师傅的话。

为了尽快掌握技术,刘大卓利用一切机会,观察作业现场情况,确定最佳汽车吊停车位置。为了练好技术,他总是利用休息时间主动要求上车练习。原本需要一年时间出师,他只花了短短2个月的时间,就能做到独立操作。“我们这个活,特别需要胆大心细,在了解汽车吊性能的基础上,不断摸索经验,既要和起重指挥默契配合,也要灵活应对现场的情况,才能精准高效完成任务。”刘大卓说。

对汽车吊驾驶员来说,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千变万化和一成不变中度过的,千变万化的是不同作业场景下的生产协调和工作安排,一成不变的是机械重复的相同操作。“同一个活儿,面对复杂多变的作业环境,需要不同的方案应对,既要保障安全、还要考虑路线的限制、停车位置、放绳时机、出杆长度……”而且在执行吊装任务时,需要坐在狭小的操作室里,一坐可能就是十多个小时。但他从不叫苦喊累,事事处处干在前,细心钻研、耐心应对、精准行动,得到了同行和师傅的高度赞许。

矿山机电检修公司生产服务车间承担着为各个煤炭生产环节提供保障的后勤任务,工作虽然琐碎细致却很关键,关乎着煤炭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面对急、难、险、重的检修任务,刘大卓总是冲在最前线,凭借自已的智慧、丰富的吊装经验,圆满完成任务。一号煤破碎站更换减速机任务,车间需要精挑细选经验丰富、工作稳重的汽车吊司机,这时候,生产服务车间主任王军锋就会说:“哎,刘哥,去现场看看,再辛苦一趟吧,一号破碎站停机需要马上抢修,回来再好好歇一歇吧。”虽然刚加班回来,但是刘大卓二话不说,马上奔赴现场。

刘大卓所在的班组汽车吊多,人员相对较少,汽车吊作业频繁,现场故障也较多。在南露天煤矿坑下产煤区,破碎系统在装车外运的过程中,有时候会突然遇到电机故障、运输皮带停止运行的紧急情况。为了不耽误煤炭保供任务的完成,刘大卓和同事们需要连夜赶往现场进行抢修,往往一干就是一天,夜晚作业环境差,视线不好、指挥信号弱、对讲机声音延迟,刘大卓和同事们配合默契,克服种种困难,一次次圆满地完成任务。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20年来,作为汽车吊司机的刘大卓,遇事沉稳,内心淡定,手法沉稳,操作精准。他的搭档说,刘大卓是个胆大心细的人,开汽车吊久了,他的身体和车似乎融为了一体,同样的汽车吊,在他手上也能感觉到不一样的地方,哪里不对劲他马上就能感觉出来,理所当然地成为全公司一块闪光的金字招牌。

面对公司不同品牌、各种吨位的进口设备,技术参数多,使用风险大,操作不灵便,更换配件困难的实际情况,刘大卓白天干活,晚上钻研。比如经常遇到设备变速箱故障,他便和同事一起研究,在加工车间生产备用零件,极大地缩短了进口件待件时间,节约了成本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备出动率。同时,他积极做好身边同事的思想工作,克服畏难情绪,把自己多年从事吊装工作的经验传授给他们。有人笑着对他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你只要自己把工作干好就行了。但是刘大卓却说:“传帮带是我们的好传统,可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丢了。”

20年来,刘大卓身边的同事陆续转岗转行,他却始终没有换过岗位。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考虑换个岗位,他说感觉现在的工作挺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永远不会觉得累。因为做一名汽车吊司机,也是自己少年时的愿望。

在刘大卓看来,作为一名青年人,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保持对工作热爱的初心,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真、负责、注重细节,高效完成工作任务。把自己的梦与公司的梦、国家的梦融为一体,勠力同心,携手奋斗……这就是刘大卓,新时代的青年先锋代表,一个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的追梦人。(记者:张晓静 通讯员:柴宇)

关键词: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