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三年之后又三年"《无间道》十五周年

频道:日本电视剧 日期: 来源

在这之前,《无间道》刚刚在香港本地拿下5504万港币的票房,是2002年香港电影市场票房冠军,影片在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等地同样是票房旺收,沉寂一段时间的香港电影再度回到人们的关注视野当中,香港电影难道要复兴了?

实际上,一部《无间道》并没有挽救香港电影市场,因为人才的青黄不接,和好莱坞高质量大片的不断涌入,让香港电影在亚洲各地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减。

香港电影高成本、高质量的电影数量有限,电影年产量从1990年代巅峰一年近200部,到21世纪初年产不到50部,众多电影新人缺少锻炼机会,让整个行业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

没错,《无间道》的确没有成为救世之作,但至少也可以说为香港电影延续多几年的辉煌,让老观众缅怀黄金时代的港片记忆,让新观众看到港产片的锐气。

一眨眼,《无间道》上映已整整15年了,香港电影虽然已经有少少复苏,但这样纯正港味的警匪片已经难见踪影。回忆《无间道》,也是回忆港产片昔日的荣光。

刘伟强:不卖座就不拍电影了

为了避免冷门这个尴尬局面,编剧庄文强和麦兆辉脑洞一开,加入了黑帮成员卧底警方这条线,双线并进,这就有意思很多了。剧本获得了导演刘伟强的肯定,之后就是谈演员和投资,双线并进的《无间道》剧本自然吸引到了刘德华、梁朝伟的加盟,同时也吸引到了寰亚老板林建岳的投资,《无间道》终于成行。

导演刘伟强回忆说:“2000年左右吧,当时我在一家电影公司做高管,是自己辞职出来开公司,然后开始做《无间道》这部电影。当时市场环境很差,港产片很难卖座,很多人说我傻,市场行情这么不好,还做什么?当时我就想,如果这部戏不卖座,我就考虑转行了,算是孤注一掷吧。”

香港电影人拍戏快,刘伟强更是以又快又好著称。《无间道》刨除节假期,前后一共用去26个工作日拍摄完成,暑期拍完,2002年12月12日香港公映。在公映之前,照例是主创们在香港举行宣传活动,首映礼当天,就连成龙都去捧场,可见当时的行业内对这部戏有多看重。

刘建明在《无间道》第一部有两个不同的结局

《无间道》在港台地区热卖,似乎没有波及内地市场,因为在同时期这部电影并没有被引进。在2002年,内地和香港没有签署CEPA协议,这是一份《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英文简称,这份协议在2003年6月29日签署,协议中包括内地和香港的各种贸易互惠互利的条款,其中就包括香港电影不受引进片配额限制,以合拍片的身份进入内地市场。

《无间道》其实在2002年底是以正版音像制品(VCD/DVD)的形式进入内地市场的,内地观众基本也是同步欣赏到了这部影片。但有一个问题,内地版结局刘建明(刘德华饰)是被警匪抓捕的,港台版结局是刘建明逃脱了法律制裁。

《无间道2》和《无间道3》都顺利进入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成绩算还可以,没有太大的市场惊艳,续集想超越前作本身就很难,也好在这三部曲有了一个完美的终结。

2003年12月12日《无间道3》在内地、香港、台湾同步上映,宣告三部曲走向终结。但在大洋彼岸的好莱坞,《无间行者》的创作才刚刚正式启动,好莱坞殿堂级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确定执导这部电影,之后确定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特·达蒙、杰克·尼克尔森、马克·沃尔伯格、马丁·辛、亚力克·鲍德温等众多明星加盟主演,这样的阵容,在好莱坞也能称得上是璀璨夺目。

《无间行者》在2006年10月6日公映,票房就一路高涨,最终在北美拿到1.3亿美元票房,全球票房合计2.89亿美元,这部影片至今都是马丁·斯科塞斯北美最高票房纪录。马丁·斯卡塞斯在《无间行者》之前已经是好莱坞大师级导演,执导了《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等经典,但几十年来一直和奥斯卡无缘。

到了2007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无间行者》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电影剪辑四项大奖,终于圆了马丁·斯科塞斯的奥斯卡之梦,他在获奖感言里特意感谢了刘伟强等人。(一点点的遗憾是,现场播音员在介绍《无间行者》时说这部影片改编自日本电影《无间道》,口误啊。)

美国电影《无间行者》的成功,当然可以说是原版剧本功不可没,不过美国人还是很精明,《无间行者》在剧情上汲取了《无间道》三部曲的营养,而不是一部。

马丁·斯科塞斯把控的《无间行者》,在剧本上更像是一部黑帮电影,故事搬到了美国波士顿,反派也是爱尔兰黑帮。影片汇集的这帮演员也也个个都是实力演技派,杰克·尼克尔森用精湛的演技诠释了一个变态嗜杀的黑帮老大,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特·达蒙也精彩演绎了游走在黑白之间的边缘人角色,一个好的故事配合一个豪华的班底,让《无间道》在好莱坞也是大获全胜。

虽然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遭遇了这么多艰难困苦,但这一届金像奖仍然有很多值得香港电影人回忆和兴奋之处,一部在2002年底公映的警匪片 《无间道》 在本届金像奖上大放异彩。

这首《被遗忘的时光》在片中第一次使用时就有多重含义,一方面是因为这首歌的确是用来测试音响效果的首选华语歌曲;另一方面是暗指刘建明和陈永仁各自隐藏的身份,他俩都有不可告人的过去,都有一段被遗忘的时光。后面两部续集中,《被遗忘的时光》也是点睛之笔,按故事线来说,这首歌也是刘建明一生中不可抹去的伤痛,因为和他喜欢的大嫂有关。

★“三年之后又三年”是梁朝伟自己改的

《无间道》中有不少经典台词,陈永仁这句“明明说好是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就快十年了老大”就很有代表性。剧本中本来写的是“都九年了老大!”梁朝伟读剧本时觉得不够震撼,建议改成“三年之后又三年”这样一段车轱辘话,他认为这样能够突出人物已经对卧底这份工作非常厌烦,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说出的话也是怨念深重。

《无间道》后半段,警官黄SIR(黄秋生饰,香港电影真的很喜欢用演员的姓来给角色起名)和陈永仁最后一次见面,两人知道被黑帮包围了,他俩觉得分头走。分手的一刻,黄SIR喊了一句:“喂!”这句喊话剧本里没有哦!梁朝伟听到转过身来,一脸懵圈,黄SIR没说什么,挥了下手,两人就此告别。

这一句喊话,是黄秋生的临时自己加戏。但得出来的效果却是黄SIR对于陈永仁的欲言又止,他预感这次难逃厄运,他希望陈永仁活下去,但此时已经没有时间告别,而且黄SIR也不是那种婆婆妈妈的人,一句“喂!”蕴含了黄SIR很多想说的话,但也无从说起了,黄SIR稍后的命运与这场匆忙的告别遥相呼应。

《无间道》在很多细节上都不像是传统的港产片,枪战场面和《英雄本色》比起来,简直就是没有嘛!对于主创来说,他们觉得枪战场面过去拍过很多了,不落俗套才是最重要的。黄SIR被黑帮分子围堵这场戏,简单至极,就是黑帮分子在电梯间抓住了黄SIR,之后就是一场坠楼戏份。

武术指导林迪安阐述道:“本来导演说要安排一场枪战打斗戏,我还是建议动作简单处理,因为影片前半部分就是不强调枪战和动作,突然来这么一场枪战,风格不协调。简单的围堵配合之后的坠楼,也会很好看。”结果,当然大家都看到了。

陈永仁最后约刘建明天台见,同样也是原本安排两人有一场枪战动作戏,主创们还是难以免俗,但是从头到尾没有大场面观众会不买账,就安排刘德华和梁朝伟在天台激烈枪战。但刘德华也是建议不要打了,就是台词上的交锋就够了,前面一直都没有大场面,最后突然画风转变,效果也不见得有多好,导演刘伟强采纳了这个建议。最终,这场天台斗智斗勇的戏份也被奉为经典场面了。

所谓经典电影,的确要有勇气跳出固有的条条框框,按传统套路走的话,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无间道》的配乐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那首陈光荣作曲、冯曦妤演唱的《再见警察》。当黄SIR坠落在出租车上,音乐响起,这个片段让不少影迷泪奔。对于世事无常的慨叹,对那些用生命和热血捍卫和平的人们的致敬,五味杂陈,全都囊括在这一曲中。

据说这首歌的曲调是根据一首宗教歌曲改编,女音的歌词是意大利语,内容就是“再见,警察”,但它在《无间道》中是没有歌词的,只是哼唱,再见,警察,再见,英雄,仿佛夹在电梯间的陈永仁并没有离开。

《无间道》中有两场“天台”戏,梁朝伟分别向上司黄秋生和黑帮卧底刘德华摊牌,目的都是恢复身份,重回“见得了光”的生活。但结局令人唏嘘,一次黄被人扔下楼,砸中梁坐的出租;一次梁自己被另一黑帮卧底林家栋击中眉心,尸体一半在电梯里,一半在外,不停地被电梯门左右挤压,就如同他的身份半白半黑。“天台”提供了双重的涵义,它既指向天际和阳光,又牵出坠入无间地狱的可能。

所以现在回望《无间道》系列,一方面不得不赞叹香港电影人把“我城”情结融入类型叙事的技法,另一方面又惋惜香港本土电影工业环境的巨变使得类似的精品之作愈来愈匮乏。

“《无间道》开创了一个格局,这特别重要,电影里的人物能够黑不是黑,白不是白,黑可以进入白,白可以进入黑,在97之后香港电影不知何去何从、CEPA还未发挥作用的时候,它更像一盏明灯,改变了很多人的走向。”魏君子说。

他说:“《无间道》的时候不是合拍片,所以故事可以写到比较人性一点,但是现在拍电影会有一些要求或是规矩,我们要小心。一些事情你猜不到,但在生活中的确会出现,拍成电影,那才叫新高度。现在更多的警匪片是在视觉或者技术上做改变。但是我觉得可以等,我们把基本的撑着,一直等到有一天可以写了。”

并不是每一部电影都有资格在15周年之际被书写、纪念,《无间道》提供了一个范本,激励更多电影人为心之所向、一往无前。

蔡琴金曲《被遗忘的时光》在《无间道》三部曲中一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出现大家应该都有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刘建明(刘德华饰)和陈永仁(梁朝伟饰)在音响店的首次相遇,陈永仁为警官刘建明推荐音响,选了这首歌作为试音碟,并说出了“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这句名言。

关键词:无间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