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人生之路》研讨会在京举办。
年代剧《人生之路》部分取材于路遥中篇小说《人生》,由阎建钢执导,陈晓、李沁领衔主演,林永健特别出演。自3月20日开播以来,热度口碑持续走高,成为央视综合频道今年以来收视率最高的剧集。酷云实时直播关注度连续14天位列第一,峰值高达3.1719%。
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和副秘书长李园园共同主持。上海市广播电视局电视剧处处长刘祎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申积军等出席会议并发言。总制片人魏巍、导演阎建钢、编剧洪靖惠、主演林永健真诚分享创作感悟。中广联副会长李京盛、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等专家学者,围绕经典名著的影视改编、精神传承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会议一开始,易凯秘书长便将《人生之路》认定为一部“爆款”,因为该剧第一轮还没播完,第二轮便已开播。“央视一套和八套两个频道同时在播,这种现象非常少见。”
《人生之路》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很多不为人知的方面。上海市广播电视局电视剧处处长刘祎呐提到:“电视剧播出期间《人生》的图书销量大增。在原著为电视剧注入深厚的文学养分的同时,电视剧也令文学原著获得了新的社会关注。”
对路遥老家榆林市而言,《人生之路》带来的影响更为广泛。陕西省榆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斌讲道:“剧集播出在榆林引起强烈反响。它真实反映了榆林人的个性特征,反映了榆林的地理风貌。最近榆林人民的话题就一个——评论剧中的各个人物。”
据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县长贺敬介绍,为了配合《人生之路》在路遥故乡拍摄,清涧县投资8000多万,耗时四个半月,新建了一座占地35.6亩的影视城。 这座影视城随着剧集的热播,带火了当地的旅游产业。 “从去年建成到今年初,来清涧的旅游人数达到30万。预计五一的游客数将接近15万。一部剧完全可以带火一座城。”
《人生之路》对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教育水平、不同的消费水平人群的覆盖率是十分广泛的。 这里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8岁到44岁的观众占比超过83%。”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人生之路》总制片人杨蓓补充了一些网播平台和社交媒体上的相关数据:“爱奇艺网播热度最高达到8881,站内多次夺冠。微博渠道收获热搜561个,剧集主话题阅读量破10亿;抖音渠道收获热搜158个,官方抖音号粉丝破53万,点赞量超过1200万,主话题播放量破65亿。这些数据均体现出一部国民大剧的火爆特质。”
《人生之路》的创作道路异常艰辛,主创们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努力。上海当代时光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人生之路》总制片人魏巍分享说:“这部剧的筹备和拍摄过程,特别像剧中高加林的人生经历——沟沟坎坎、起起伏伏。剧本打磨六年时间,修改二三十次。由于赶上疫情,4个月的拍摄计划被拖延到8个月。我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好在最后结果非常美好。”
谈到创作初衷,本剧导演阎建钢坦言:“这部戏我没有把它当成一个项目来对待。1982年我刚进中戏,这本书就激励了我。那时候我就觉得我是‘高加林’之一。我想拿我的创作,向路遥致敬、向时代致敬、向青春致敬,也想和今天的年轻人做一次真实的、平等的交流。”
编剧洪靖惠分享了创作剧本的感悟和获益:“我们采用的是这样一个创作方法——最大程度展现原著,以遵循原著精神的创造性改编来接续文脉。我大胆地设置了高双星这一人物,形成高加林、高双星互文式的辉映对照。阎导对结尾的处理太让人惊艳。最后回家乡的那一幕,信天游一出来我的眼泪就落下了。我的感悟是编剧最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个好导演。”
剧中高明楼的饰演者、著名演员林永健认为:“这个角色在我的艺术简历里又留下了深深一笔。生活中的我,对高明楼这样的人是嗤之以鼻的,但他是一个让我感到自豪的艺术形象。”
林永健还诙谐地分享了一段网友评价高明楼的话。网友戏称林永健的表演是“气人疗法”,极大地提高了观众的血压耐受力和心脏供血力。这段分享为研讨会带来了阵阵欢笑声。
在专家发言环节中,到场的众多专家们普遍肯定了《人生之路》对文学经典的改编,点赞了文学与影视的这次双向奔赴。
曾参与该剧前期筹备和策划工作的中广联副会长李京盛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能够给观众、评论者提供众多的话题。《人生之路》的成功再次证明文学与影视之间,可以用各自的优势去成就对方。经典文学的改编热,会成为一种趋势。”
著名文艺评论家、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原理事长郦国义谈道:“不仅圆了路遥没有完成的尚未结局的故事,而且呈现了新时代的使命。 《人生之路》的成功实践,拓宽了文学名著的改编样式和改编途径。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分享了自己的观剧体验:“将叙事时间延伸到网络时代,将叙事空间由西北县城、农村延伸到了上海,体现出更为广阔的时代景观和人文命运。《人生之路》的改写是非常充满智慧的,视野更为广阔、矛盾更为深刻、冲突更为强烈。”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表示,看第一集时就被紧凑的场景铺排深深吸引住了。“ 剧中人物的爱情故事不但是那个年代的社会话题,其实和当今人的爱情观也是同频共振的。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大学路遥与知青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路遥传》作者梁向阳以路遥老乡的身份,分享了一些往事:“路遥曾动过心思,考虑创作《人生》下部。后来他以构思了另外一篇长篇小说为由,不再续写。《人生》开放性的结尾给《人生之路》的改编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它强化了《人生》的主题,也回答了路遥在《人生》中的人生之问。”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反驳了部分人对《人生之路》改编方式的质疑。他说道:“我看过《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七个改编版本,都很成功。谁说改编只能有一种样式?百分之百意义上的忠实于原著从来不存在。小说是文学思维,观众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也不一样, ‘忠实于原著’应该是改编者对原著精神指向的准确把握才对。
最后易凯秘书长做了总结发言,认可《人生之路》是一部探究人性的好剧,并鼓励当代时光的创作团队,作为行业中坚力量,继续多出精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