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激昂的氛围中,Sir却迷上一抹冷冽,一种失去。
英剧让人脊背发凉的本事再次见长。
电话那头的人有些奇怪。
小黑一听到他的声音,便开始破口大骂。
就离我和我的家人远点
而成绩,也从豆瓣8.9涨到9.3,IMDb也从7.8狂飙至8分以上,形成巅峰之上的自我超越。
第二季的《真相捕捉》将妥妥属于今年的“9分必看”系列。
就一句话:你从出生到现在形成的三观,可能都会被它打破。
那你再看。
这名男孩在亲吻女孩后,非但没让她上车。
而是在一番争吵后,暴打,并拖走了她。
如果说第一季,是围绕“真与假”的解谜。
那么第二季不光把答案掰开嚼烂喂给你,还直接发起挑衅。
当我们信奉了千百年的“眼见为实”被操纵,真相,又该如何辨别?
下一个被操纵的人,是你呢?
不记得第一季讲了什么的,Sir先简单回顾前情。
男的,是个前脚刚从战争法庭上被无罪释放的大兵;
女的,则是他的辩护律师。
看视频就知道,战俘手上并没有明显的武器,因此大兵的这一枪,基本可以定性为滥杀无辜。
而且并不想被摄像机录下你的行为
在一桩悬案中,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手法、技巧或是故事,被称为“核心诡计”。
那么这桩案件的核诡是什么?
就是那句最关键的警告,到底是发生在开枪前,还是开枪后。
后者,则是板上钉钉的杀戮。
大兵的律师——也就是“亲吻案”的女方,请来了一位证人。
身为便携摄像机的资深工程师,他对视频本身做出了足以颠倒案件性质的解读:
你会看见人的口型对不上声音
球已被踢出后 才听到踢球声
五六秒的延迟,加上大兵补充的供词,足以证明他对战俘的枪击,是警告后无效,才采取的正当防卫。
在视频/音频中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取决于拍摄仪器的误差、收音的效果,甚至是前后语境的联想。
1. 我们生活中的视频与音频,都可以被人为后期深度篡改。
把明星的脸换在女优身上
在LIVE直播中通过干扰信号,进行实时剪辑,插入伪造的视频,改变人物面孔、动作、话语乃至抹去人物存在。
目前,全球存在一个专门负责的组织叫做Correction(以下简称“校正”),它存在于许多国家之中,并各自独立。
那就是运用数据库和犯罪记录,用技术手段给脱逃法网的犯罪分子人为做出证据,给他们定罪。
要知道,当一个组织逐渐庞大不受控之后,一些本该用于正道上的技术手段就会想当然地偏离轨道。
当然人也可以不是人。
身为英国安全大臣的他,即将参选下一届的首相(没想到吧)。
但眼前的问题是。
来自东方的技术公司赞达,进入了小黑的视线。
它可以将每一个被拍到的人都生成3D模型(即使戴着口罩)。
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百分百准确
但它也不完美。
那就是它在不同人种的脸部识别方面存在不均衡的敏锐度。
小黑在拒绝赞达之后,正准备上新闻直播,向全民公布决策。
还没来得及去直播间的小黑,居然在电视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而真与假之间,竟然只有从演播室到屏幕,短短几米的距离。
这下小黑不仅成了出尔反尔的小人,还在全民目击下,坐实了自己“种族歧视”的嫌疑。
小黑,如同第一季的大兵一样,遭到了某方势力的“校正”。
现在的局势,是有关国防项目的归属、本土安全甚至是中英两国之间的邦交关系。
把他的照片P成桃色新闻啦,编造一个私生子给他啦,盗他的推特账号来发表不合适言论啦……
搞半天,这剧是来抹黑我们的?
小黑到底是被谁害的?真正的幕后黑手藏身何处?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第一季结尾,有个小细节。
来自美国的情报专家曾提及,他们想曝光各个国家的“校正”组织。
远在我们的职位之上 这对他有利
答案是:如果“校正”被暴露,那么全球过去二十年间因监控而被定罪的案件都会因证据存疑,打回重审。
当坐上高速炮的科技开始成为人类争权夺利,乃至自相残杀的工具时。
文明社会赖以维生的结晶:人权、正义、诚实、真相,都只是被搁置在砧板上的鱼肉,谋求私欲的耗材。
科幻,也不过是把未来的预言,提前彩排罢了。
在电子帧泛蓝的波动中,清白与罪恶,就隐藏在鼠标的一点一击之间。
这部剧,讲的只是简单的真与假?
我们从此得知,剧集本身想要表达的,并不是科技入侵的非黑即白,也不是纯粹靠一身正气就可以扭转的超英故事。
当监控人员在视频中看到大兵与女律师拥吻时,她的表情是酱婶的。
但下一秒,就变成了这样。
面对警方的盘查,她曾说过一句非常重要的话。
从接吻到施暴,没有情绪反转的铺垫,一切都来得那么突兀。
可惜,她的这句话并没有被人重视。
已经有了视频作证,还有谁会再浪费精力帮嫌疑人翻案?
但细节,却被理所应当地忽略。
小黑身边的人,同事、妻子、孩子……他们都了解他的操守与为人。
但看到照片与视频的流出。
当我们已经习惯于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时,却也潜移默化忽略了它带来的风险。
但面对视觉所带来的第一秒冲击,许多人的反应,仍旧是不假思索地主观代入,参与舆论,下意识站边,拼命输出情绪。
大兵在“接吻案”认罪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陪自己的女儿玩耍。
他有多爱她?
怕女儿失望的他,突发奇想,拆下浴帘上的钢圈,当作手镯送给了她。
但这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小惊喜。
在恶意的剪辑下,温情也被幕后黑手曲解成性侵儿童的铁证。
会给你留下一生的阴影
这是压垮大兵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有“前科”的他知道。
他努力憋回那滴绝望的眼泪。
但你要是认为这俩人都是完美受害者,那就错了。
还记得最开始的战俘案吗?
知晓内情的人们,却有过这样一番“莫名其妙”的对话。
-(不如)为他杀死的那个手无寸铁的人可惜吧
作为基督徒,那是他挂在胸前的十字架。
直播前,十字架被要求藏在西装之下,出于信息安全,不透露大臣的个人隐私,包括他的宗教选择。
你觉得这样会让我的支持率更好看吗
却暴露了这个人内心真正的信仰。
我们由此可以看见一个在科技发展加速前进的设定下,人心的流动、暧昧与复杂,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所有人都主动或被动地卷进这场时代危机之中。
就像全剧掌握一切真相的女主,曾在知晓“接吻案”的真实经过之后,就着伦敦的夜色,自问自答:
最简单的欺骗方式是什么叫 帕特里克?
真与假,正与邪,都埋藏在一张被称为科技的大网之下。
就像故事中众人奋力捕捉的真相,终究,摆脱不了现实的囹圄,人性的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