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水清岸绿的变化,要从一对“江上垃圾清运工夫妇”说起。2007年开始,孙红艳夫妇就买了一条小船,靠在江面上转运过往船只的垃圾,收取清运费为生。夫妻俩每天开着小船,将江面上的垃圾打捞回收处理,为过往船只转移生活垃圾和污水,用实际行动守护母亲河。
在离荆州港不到一公里的岸边,有一座三千年历史的“洋码头”,曾是当地商埠文化的起源地。经过长期发展,这里码头密布、商贾云集。但由于缺乏管理,洋码头逐渐演变成为巨大的棚户区,部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排长江,成为威胁长江生态的一处顽疾。
在“洋码头”脱胎换骨的背后,是湖北全省破除沿江生态顽疾的决心与行动。五年来,湖北累计取缔1200多个长江干线各类非法码头,加强河道采砂禁采管理,基本清除“三无”采砂船。湖北率先实行了五级河湖长制、林长制,大力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过去的捕鱼人现在都变成了护鱼人、砍林人都变成了护林人。
在厂区操业集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工厂各个生产环节的实时画面、数据。以前分散在全厂5平方公里区域内的114个操作室集成到一起,工序没有减少,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却大幅提高,让智慧炼钢、数字化炼钢、转炉自动出钢等成为现实,改变了对传统钢铁产业“傻大黑粗”的刻板印象。
日前,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长江、汉江、清江及其一级支流为骨架,布局重点湿地保护修复区域,以流域综合治理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底线。
《流域纲要》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使命任务,是湖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行动纲领,是先行区建设的总体设计和战略框架。
为加快先行先试的步伐,4月18日,湖北召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长江云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湖北将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用包括流域综合治理、绿色低碳发展等11个方面的71项主要指标作为重要标尺,衡量先行区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