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的蜂农谭昆明,头戴蜂帽,在飞舞的群蜂中,拿出一个蜂巢。颜色好、味道纯的蜂蜜,是人们舌尖上古老的甜味食品,也是谭昆明的甜蜜事业。
养蜂20多年,谭昆明将自己定义为“追花的人”。带着他的蜜蜂,上半年从南向北,下半年从北向南。全国各地,植物的花期,是他唯一的指南针。
“70后”的谭昆明,是四川南充高坪人。正是春季,花开天府,家乡便是他的“养蜂场”。这也是他一年到头,难得在家工作的时候。
“每个地方的花期都不一样,应季的蜂蜜也就不一样。”谭昆明每年都在外面“追花”。有金黄色的油菜花田、雪域高原的万亩梨花……嗡嗡飞舞的蜜蜂,是他的同行人。
“我每年带着蜜蜂追赶‘春天’,差不多要走1万多公里。上半年从南方向北方跑,下半年从北方向南方跑。去过黑龙江、内蒙古、海南、甘肃……”谭昆明说,养蜂20多年来,他大约跑了30万公里。
谭昆明说,一路追花,他见到了祖国大地最美妙的风景。小兴安岭,参天大树遮天蔽日,体格健壮的黑熊掏蜂蜜吃;黑龙江,绵延不绝的花海让他震惊,也让他的蜜蜂大饱口福……
每到一片蜜源,谭昆明就扎起帐篷,蜜蜂们四散去采蜜,二十天后养蜂人将蜂巢中的蜜割下来装在蜜桶里,转到下一个地方。
每年,谭昆明要在地图上绕完一个椭圆形再回到家乡,等到来年的5月再启程,像候鸟一样,哪儿有花儿,就向哪里迁徙。
一开始,由于对蜜蜂的习性不熟悉,谭昆明被蜇得满头包。“你想象下,几百只蜜蜂围着你头部飞的情景。”谭昆明笑着说,眼睛都肿得睁不开了,好几天才脸部消肿。被蜇了几次后,谭昆明就不怕了,也慢慢摸透了蜜蜂的生活习性。
最开始,由于谭昆明对于各地的气候不够了解,听说云南不错,冬天他跑到了云南,结果因为蜜蜂忙着采蜜没得休息,等到一月份繁殖时间到了,繁殖率特别低,不少蜜蜂被淘汰了。“亏了四五万元,当时可是一大笔钱,幸好后来赚回来了。”